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9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75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319篇
口腔科学   185篇
临床医学   675篇
内科学   316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336篇
特种医学   372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1412篇
预防医学   407篇
眼科学   71篇
药学   634篇
  22篇
中国医学   1240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488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脑血管病致残结果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AD,成为与年龄相关的认 知障碍和痴呆的第二大原因。目前血管性痴呆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 作为血管性痴呆的早期阶段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预防痴呆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今血管性认知障碍研 究的热点。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认知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我们更加深入 的了解VaMCI 患者在神经结构、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变化,为早期诊断、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带来了新的希望。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用于该病并将其与神经心理学评估结合用来诊断VaMCI将会成 为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轻点刺络法+针刺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记录观察2组治疗前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中浅感觉(上臂、手掌、腿部、足底)评分、本体感觉(肩-肘、腕-手指、髋-膝)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体感诱发电位中各电位(P14、N20、P27、N35)的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电位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各电位波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BI分级、MBI总分均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总体健康感(GH)、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心理健康(MH)、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5),且观察组VT、GH、PF、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结合针刺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饥饿状态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血糖、食欲素和饥饿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2名饥饿状态下(禁食20 h后)及与之匹配的19名非饥饿状态下受试者的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全脑标准化低频振幅值(mean 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m ALFF)的差异,将差异脑区的m ALFF值提取出来分别与血糖水平、饥饿素和食欲素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非饥饿组相比,饥饿组受试者左侧脑岛m ALFF值显著增高,右侧前额叶皮层m ALFF值显著降低(单个体素P <0. 001,体素数≥2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饥饿组受试者左侧脑岛m ALFF值与食欲素A水平呈正相关(r=0. 45,P <0. 05)。结论:饥饿状态下脑岛和前额叶皮层的自发神经活动发生改变,且左侧脑岛的自发神经活动与食欲素A水平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脑岛和前额叶皮层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变化与个体饥饿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脑部胶质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脑肿瘤,具有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常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技术进行鉴别。随着成像技术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多模态影像智能分析技术已经逐步成为研究热点,在脑胶质瘤的病灶分割测量、肿瘤分级、预后生存周期预测和基因型辨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基于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7.
"催眠态"与"气功态"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催眠态和气功态下脑运动皮质的低频同步活动,探讨催眠态与气功态对脑功能皮质活动的不同效应。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28岁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右利手。采用气功入静和催眠诱导分别进入气功态和催眠态。研究采用GEsigna VH/i3.0T磁共振扫描机,先后进行无任务(静息态、催眠态和气功态)和运动任务的BOLD序列扫描。图像的处理先以运动任务获得的运动皮质定位作为种子对三种状态的功能图像做交互相关分析,获得脑功能连接的激活图,然后对这些激活的体素采用功率谱分析,获得相应的优势频率和能量。结果:脑功能低频连接激活体素的数量在静息态、催眠态、气功态间没有明显差异,但通过功率谱分析,催眠态主要表现为优势频率能量的升高,而气功态则主要表现为优势频率的增加。结论:气功态和催眠态下脑运动皮质的低频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两种状态有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效应,但其生理基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所致的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HB-HC)足发生在脑血管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现将我院1993~2004年收治的2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建立护理专业思维模式正确提出护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卫生职业教育》2002,20(11):37-38
1为什么要建立护理专业思维模式近年来,随着护理改革事业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护士能熟练地、科学地应用专业工作方法———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要“动脑”,必须能够应用专业性思维来进行观察、询问、体检、分析、思考、归纳,从而得出专业性判断———护理诊断。可是传统护理的工作模式和医疗的思维方法并不能正确地、有逻辑性地提出护理诊断,护士在临床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时遇到一个最大的困惑是:按照以前所学的诊断学基础知识,只能得出疾病诊断,而护理专业应该诊断的是护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中,我市发现2例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人,被分别误诊5年和4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