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纹理特征以预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 收集本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PTC的189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然后基于其PTC的超声横 切面、纵切面及双切面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发生 转移,并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结果189例患者中,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 率为35%,灵敏度为28.6%,特异度为55%。影像组学分析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双切面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 确率为66.06%/68.12%/77.69%,灵敏度为53%/46%/40%,特异度为52%/53%/51%。结论结合PTC的超声横及纵双切面纹理 特征,影像组学方法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单切面高,且远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并经过病理证实为PTMC的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甲状腺彩超敏感率为85.7%,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活检阳性率66.9%,65例行患侧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全切除,30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全部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随访1~8年,仅1例复发。结论甲状腺彩超在甲状腺微小癌的术前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腺叶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作为主要的手术方式,术后内分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张莹 《山东医药》2008,48(17):100-100
2005年1月~2006年5月,我科共实施乳腺癌根治术13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4~69(43±10)岁.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肿瘤位于右侧66例,左侧65例;位于外上象限94例,内上象限26例,中央区8例,外下象限3例;临床分期:1期35例,Ⅱ期9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中央区肿瘤术中应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的价值。方法将50例接受脑中央区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正常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对比分析脑功能激活区面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手、右手对侧SMA、对侧PMSC以及同侧PMSC激活面积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中胶质瘤、脑转移瘤以及脑膜瘤与病理检测结果基本相近,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准确高,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系膜切除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其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病人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随访至2019年1月,随访终点为复发或转移,比较2组病人复发转移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 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血清PTH、血钙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二次手术病人,对照组中1例进行二次手术,2组二次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观察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系膜切除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复发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 结论 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短期效果与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相当,远期复发转移率较低,远期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央区淋巴结(CLN)转移的关系,探讨C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04例PTC病例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该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超声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C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最大径、肿瘤钙化、被膜外侵犯及CLN转移相关(P < 0.01),BRAFV600E基因突变和被膜外侵犯是CLN转移的独立因素(P < 0.01)。结论BRAFV600E基因突变可为PTC手术CLN清扫提供基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中甲状旁腺保护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于我院行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清除的患者,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钙血症、症状性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暂时性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发生率35.29%(36/102);低钙血症发生率69.61%(71/102);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36.27%(37/102);无一例出现永久性低钙血症。结论:各种甲状腺术式对甲状旁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手术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越大。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预防,就在于术者必须秉承高度负责的态度,术中仔细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操作,注意对甲状旁腺动脉及回流静脉的保护,采取以原位保留为主,自体移植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