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跃华 《医学教育探索》2007,(11):I0006-I0008
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的总称。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尤其在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姜科等科属中较为常见。在常用的中药材中,解表药、行气活血药、芳香化湿药等大都含有挥发油。临床上除应用含挥发油的中药饮片入药外,还直接使用从药材中提取的挥发油,如薄荷素油用于驱风,丁香罗勒油用于龋齿、广藿香油用于发表解暑和开胃止呕、肉桂油用于驱风健胃、牡荆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般情况下,挥发油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可由十几种到100多种成分组成。挥发油中的成分按结构可分为含氮含硫…  相似文献   
2.
肿瘤侵袭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生部位,突破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屏障,侵犯毗邻的正常组织。而转移即恶性肿瘤细胞借助血道、淋巴道等途径,在远离肿瘤原发生长部位的器官内形成继发瘤的过程。肿瘤侵袭及转移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彻底治愈癌症,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是关键。目前虽有一些抗肿瘤侵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模拟工业化法提釆罗勒Ocimum basilicum L.花前期、花盛期挥发油。花前期罗勒挥发油为0.66%,明显高于花盛期挥发油含量0.48%。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测挥发油成份,结果花前期与花盛期挥发油共有桂皮酸甲酯、芳樟醇、茴香脑、罗勒烯、龙脑等主要成份。两个采收期也各有不同成分,如花前期的β—月桂烯等、花盛期的苯甲醚、雪松醇等。用工作曲线法测定两期茴香脑及芳樟醇,结果花盛期明显高于花前期,本实验提示临床用药应考虑采收期。本实验显示模拟工业法提取罗勒油明显低于常规提取法,而挥发油中茴香脑的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提取法,供生产部门参考改进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摄取功能以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未成熟和成熟的DC,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150μg/ml),对照组加入PBS,分别培养24h,收获未成熟的DC,与OVA—FTTC(100μg/ml)共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同时收获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勒多糖作用组DC的抗原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罗勒多糖可显著增强DC的抗原摄取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勒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罗勒胶囊含药血清孵育小鼠脾细胞而诱生IL-2和IFNγ,利用IL-2依赖株CTLL-2和IFNγ敏感细胞L92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作用后小鼠脾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结果罗勒胶囊血清大、中剂量组及香菇多糖(LNT)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能力,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但罗勒胶囊大、小剂量组作用不如香菇多糖(P<0.05,P<0.01);罗勒胶囊血清大、中剂量组及香菇多糖(LNT)组能显著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产生能力,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罗勒胶囊能促进IL-2和IFNγ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新疆罗勒挥发油活性成分。方法从不同开源数据库中收集罗勒挥发油的活性成分,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来阐明罗勒挥发油成分对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了6个罗勒挥发油活性成分,经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分析,发现有25个主要的作用靶点和5个主要的作用通路。结论罗勒挥发油活性成分主要通过5个信号通路作用于皮肤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50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疗法(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组患儿增加使用了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结果 治疗组起效迅速,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丁香罗勒口服液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非常明显,而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新疆罗勒Ocimum bacilicum L.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 结果从罗勒全草中分离鉴定了4个甾体类化合物即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豆甾醇(Ⅲ)、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和3个黄酮类化合物即芦丁(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唇形科罗勒属植物毛罗勒Ocimum bacilicum L.var.pilosum(Willd)Beth.提供生药学资料,为该药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理化鉴别的方法作系统的生药学研究。结果:毛罗勒茎横切面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切面四方形;外周有厚角组织于四角处发达;韧皮部较窄;导管多单列排列;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粉末及叶表面特征:花粉粒众多,类圆形或椭圆形,少数近球形,萌发孔明显,外壁两层明显,具网状雕纹;非腺毛有两种,一种单细胞,一种由3~8个细胞组成,端壁相接处膨大,有疣状突起;腺鳞8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叶表皮细胞间分布有众多类圆形分泌细胞。理化实验表明:毛罗勒全草含挥发油及少量皂苷。结论:毛罗勒是一味具有开发前景的民族药材,该研究为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了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丁香罗勒油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丁香罗勒油中丁香酚的含量测定方法和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气相色谱法 ,4mm× 2m不锈钢柱 ,10 %SE 30为固定液 ,ChromosorbWAW 6 0 80目担体 ,FID检测器 ,柱温 110℃ ,水杨酸甲酯为内标物 ;气质联用 ,以HP 5毛细管柱 ,柱温起始 12 0℃保持 5min后以 5℃ .min-1升温至 15 0℃保持 7min ,检测质荷比范围 10~ 42 5。结果 :丁香酚在 2~ 10mg .mL-1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 0 .0 8% ,RSD为 0 .95 % ;气质联用鉴定了 39个化合物。结论 :方法简便 ,快速 ,准确 ,可排除其它成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