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2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34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95篇
妇产科学   222篇
基础医学   696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2095篇
内科学   594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5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86篇
综合类   4256篇
预防医学   116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02篇
  5篇
中国医学   589篇
肿瘤学   40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506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729篇
  2011年   870篇
  2010年   818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83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硝基-1,2,4-三唑-5-酮(NTO)是一种不敏感含能材料,因其爆轰速度和压力与六氢-1,3,5-三硝基-1,3,5-三嗪(RDX)相似,合成和运输安全,已逐渐成为传统含能材料的替代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含能材料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NTO对生物体及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毒性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哺乳动物的睾丸毒性。本文从生物代谢、生物毒性及生态毒性三个方面对NTO毒性进行系统概述,展望今后NTO毒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NTO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毒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睾丸生殖细胞瘤(TGCT)是最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然而,睾丸肿瘤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明确,新兴的第2代测序技术(NGS)已成为TGCT发病机制研究的主流手段。本文将对多年来TGCT基因组学研究进行总结,以便从基因层面上揭示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总结发现基因表达差异、基因突变、易感基因主导的信号通路及性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的改变在TGC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睾丸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意义重大,找出关键致病基因,为从基因水平上早期诊断筛查及后续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金丽梅 《中外医疗》2016,(25):185-18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临床意义。方法方便选取2012―2015年该院收治的58例疑似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入选病例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卵巢肿瘤蒂扭转者5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确诊49例,检查准确率为96.1%;囊壁增厚、腹腔或盆腔积液、可见混合型团块是卵巢肿瘤蒂扭转的主要彩超表现。结论卵巢肿瘤蒂扭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本文旨在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以促进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患者以睾丸无痛性肿大1年就诊,血AFP、β-hCG及LDH均升高,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病理组织学表现为该肿瘤含有2种成分(精原细胞瘤+未成熟性畸胎瘤),诊断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随访6个月,AFP、β-hCG及LDH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较为少见,恶性程度高,症状隐匿,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是其基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衰老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的影响,并从肌醇需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信号通路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18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自然衰老组和TFE 10及4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2月龄大鼠作为壮龄对照组。每天定时ig给TFE 1次,每5 d间隔2 d再继续ig给药,给药共计4个月。计算睾丸指数;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骨形态形成蛋白4(BMP4)及干细胞因子(SC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睾丸组织中磷酸化IRE1α(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睾丸组织内Sertoli细胞数量和p-IRE1α定位。结果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大鼠睾丸指数显著降低(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 40 mg·kg~(-1)组睾丸指数显著升高(P<0.05)。HE结果显示,自然衰老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紊乱,部分生精细胞发生脱落;TFE给药组能改善睾丸曲细精管的形态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Sertoli细胞分泌因子GDNF和SCF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DNF,BMP4和SCF蛋白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分泌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壮龄对照组比较,自然衰老组睾丸组织中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自然衰老组相比,TFE给药组p-IRE1α和XBP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壮龄对照组、自然衰老组和TFE给药组Sertoli细胞数量无显著差异。不仅在生精细胞胞质广泛表达,在Sertoli细胞胞质亦有表达。结论 TFE可显著改善自然衰老所致大鼠睾丸Sertoli细胞分泌功能衰退,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RE1α/XBP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附睾睾丸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根据病史、体检及超声等辅助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一般采取抗生素控制感染、活血化瘀、卧床、抬高阴囊和局部理疗等保守治疗,多能治愈,导致睾丸坏死的患者临床较少见~([1])。本研究对1例急性精索附睾睾丸炎致睾丸坏死患者诊治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超前镇痛是指外科手术切皮之前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措施以阻断伤害性信息的产生及传递,由此显著降低术中痛和预防术后痛[1]。超前镇痛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门诊局麻手术及住院的各种手术中。世界卫生组织将不育症定义为:夫妻不采取避孕措施而又有正常的性生活1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 称为男性不育症[2]。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目前睾丸活检是其组织学诊断、分类、病因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手段[3]。而睾丸是男性隐蔽而且对疼痛  相似文献   
9.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 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坪  郭泽云 《解剖学杂志》2006,29(5):669-670
组织学是医学生第一学年就接触的医学基础课,其最大特点是学习一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细结构。因此,对于刚步入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其学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常常面临教学内容繁多、结构细微、抽象、理解难、记忆难等问题,这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笔者参加学院比赛获一等奖的内容“睾丸”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