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6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上海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于2006年6月2日举行新闻媒体通气会,向社会各界表示:正牌染发剂不会致癌。由于央视近期报道了北京某消费者因染发导致皮肤严重过敏的新闻,染发剂是否治癌一时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并由此引发了媒体对染发剂安全性的质疑。上海协会专家以及各方专业人士经过1个多月的调研,认为染发剂致癌之说是不科学的,优质、正牌的染发剂绝对不会致癌。  相似文献   
2.
化学染发剂和冷烫精的毒性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化学染发剂和冷烫精对大白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毛囊细胞的微核实验及人群健康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化学染发剂,冷烫清具有较强致突变作用,两者同时使用致突变明显增强,并提出研制高效无毒染发剂和加强防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染发剂的广泛使用 ,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研究表明 ,染发剂特别是氧化型染发剂 ,因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而对机体有一定毒性作用〔1,2〕,间、对苯二胺等着色剂已被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协会 (ACGIH)建议列为国际公认的 76种具有皮肤接触危险性的化学物名单〔3〕。但迄今为止 ,氧化型染发剂对机体的免疫毒性的实验研究较少。为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进行了本实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 国产某名牌染发剂 ,黑色和棕色各 1种。1 2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 ,2级 ,18~ 2 2 g ,由第一军医…  相似文献   
4.
5种国产氧化型染化剂的遗低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Ames试验及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市售的5种氧化型染化剂进行了遗传毒性研究。所测的5种染发剂,不论有有无S9活化系统的情况下,对TA100皆未显示出回变性。在S9活化系统存在下,有2种染发剂对TA98有回变作用。其余不论在有无S9活化系统的情况下皆未呈现出诱变性。5种染发剂按照本次所用试验方案其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皆为阴性。结合国外有关报道,染发剂的长期使用和职业接触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滞在影响,但有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雄性小鼠生殖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检测方法研究了“美容牌”染发剂对雄性生殖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发现该染发剂诱发的UDS与药物剂量呈线性正相关。提示此类染发剂对雄性生殖细胞DNA有损伤作用。其遗传毒理效应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主要成分对皮肤角朊细胞DNA和脂质合成能力及对真皮成纤维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氧化型染发剂的 2种主要成分双氧水 (H2 O2 )和对苯二胺 (PPD)及两者的混合物对大鼠角朊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进行染毒 ,然后进行放射性核素标记产物的掺入 ,在BeckmanLS 5 0 0 0TD液体闪烁仪上测定cpm值。结果 :经12h染毒后 ,受试样品对大鼠皮肤细胞的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 ,细胞毒性逐渐增强 ,染毒剂量与cpm值之间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氧化型染发剂对皮肤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有抑制作用 ,可能会破坏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染发后,可致部分患者耳部急性接触性皮炎。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此病患者3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病程1~10d,35~58岁,平均47岁。临床表现为染发后耳郭及耳后沟区灼红、瘙痒,继而有多形性皮肤损害,随后出现水泡、渗出、糜烂等,18例伴有颈部、前额皮损,7例伴有双眼结膜充血水肿。1.2 治疗方法 耳郭及耳后沟局部瘙痒,渗出部位用洁尔阴原液(成都恩威世亨制药有限公司产)涂抹,每日3次,颈部、前额皮损部位同时涂抹,伴双眼结膜充血水肿者,用0.5%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进口和国产染发剂的卫生安全性。方法按《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对送检染发剂样品进行急性眼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等检测。结果共检测染发剂样品90份,不合格样品26份,不合格率为28.89%。其中急性眼刺激性试验不合格率为27.78%;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不合格率为4.44%;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呈致突变阳性占5.56%。结论该次检测的部分染发剂具有潜在不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染色原理和染色牢度,染发剂可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耐久性染发剂和永久性(或氧化型)染发剂。近年来,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氧化型染发剂中的部分氧化染料(氧化前体及偶合物)和氧化剂具有致癌及致突变作用,可导致机体染色体畸变、DNA断裂及膀胱癌、皮肤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加。本文就染发剂引起致癌和致突变效应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 2 2家生产企业库存和 2 0家美发店使用的 5 8个染发剂的卫生质量和标签、标识、说明书进行抽检 ,发现 12个产品的对苯二胺检测指标不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 ,32个产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不符合《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 ,建议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