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aggregates of beta - amyloid peptide ( A ) within the brain extracellular fluid is a critical event in the etiology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In theory, an unbalanced A kinetics can be due to its over production, inadequate metabolic cleaning, or an improper balance of import or export of A or related molecules at brain barriers.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the choroid plexus, which forms a barrier between blood and brain cerebrospinal fluid ( CSF), in regulating A in the CSF. A uptake from CSF was determined as its volume of distribution ( VD ) into isola- ted rat choroid plexus tissue by using [^125I] A 1-40 and along with a extracellular space marker [^14C ] sucrose. The choroid plexus exhibited a definite capacity in sequestering [^125I] A 1-40 from the surrounding CSF. Uptake of [^125I] A by the choroid plexus was saturable, time - and temperature - dependent, and not ttffected by addition of transthyretin or apolipoprotein E3. Studies with cultured monolayers of primary choroid epithelial cells indicated that A permeability across cells, corrected by [ ^14C] sucrose, was greater from the CSF -facing membrane than from the blood -facing membrane. Similarly, 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 ^125 I ] A was concentrative from both directions and was greater from the CSF -facing membrane.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T- PCR, immunodetection and enzyme activity assays further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key enzymes involved in A production, e. g. ,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nd beta - secretase, and in A metabolism and alternate processing, e. g. , insulin degrading enzyme, endothelin - converting enzyme - 1, neprilysin and alpha - secretase.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choroid plexus selectively cleanses A from the CSF by an undetermined mechanism (s) ; moreover, it has the capacity to degrade A , suggesting a vital role of this tissue in maintaining A homeostasis. The perspectives of drug development for treatment of AD by reducing A from brain extracellular fluid as a new strategy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脉络丛癌     
目的介绍脉络丛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例脉络丛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脉络丛癌在组织病理学上主要呈现由柱状上皮围绕毛细血管、纤维组织所形成的乳头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以及波形蛋白呈灶性阳性反应,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神经微丝等均呈阴性反应;Ki-67标记指数〉20%;过碘酸雪夫染色阴性。结论脉络丛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检测结果,须与乳头型室管膜瘤、转移癌及乳头型脑膜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是指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以内出血。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约占脑室出血的7.4%~18.9%。本院自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例22例。均予以行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第三脑室脑膜瘤(九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脑膜瘤的组织发生学、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报道9例经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第三脑室脑膜瘤,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第三脑室前部脑膜瘤5例,第三脑室后部脑膜瘤4例,平均发病年龄25.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的症状是梗阻性脑积水,缺乏硬脑膜附着为其影像学特征。肿瘤全切除6例。结论第三脑室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脑室内脑膜瘤,起源于中间帆脉络组织或脉络丛,经半球间裂-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是合理的手术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吴玲  陈婉  周强  时胜利  聂磊  王攀鸽  蒋会 《浙江医学》2023,45(3):302-305,312
目的 通过分析儿童颅内脉络丛肿瘤(CPT)的CT及MRI特征,探讨该疾病基于病理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指导。方法 回顾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CPT患儿12例,其中脉络丛乳头状瘤(CPP)6例,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2例,脉络丛癌(CPC)4例。分析12例患儿的影像学特征(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变、钙化、与周围组织关系、强化特点、是否伴有脑积水等),结合其病理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果 12例CPT患儿中,病灶位于左侧侧脑室内8例,位于第三脑室2例,位于右侧侧脑室内2例。病灶呈类圆形、桑葚样、菜花样或不规则形,桑葚样、菜花样是其特征性改变;CT呈略高密度,平均CT值约(36.66±4.62)Hu;T1WI呈与灰质信号相似的等信号,T2WI及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稍高信号,其内液化、坏死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可见粗大的脉络丛动脉供血。结论 儿童CPT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及MRI检查能够显示肿瘤内部结构、明确肿瘤范围,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小脑幕切迹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6个颅脑湿标本,采用中线位幕下和小脑上外科手术入路暴露开小脑幕切迹区,进行显微解剖观测。结合10例沿眦耳线获取的颅脑横断层标本和5例成人健康自愿者MR图像,研究了小脑幕切迹区的神经和血管走行以及和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幕切迹上份内有大脑大静脉、基底静脉和大脑后动脉走行,幕切迹的两侧与海马旁回相毗邻。幕切迹中份内有滑车神经、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小脑中央前静脉的属支和基底静脉走行。滑车神经和小脑上动脉走在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下方,大脑后动脉沿幕切迹游离缘的内上方后行。该段幕切迹的两侧和海马旁回及钩相毗邻。幕切迹下份内有动眼神经、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其分支,其两侧和海马旁回、钩及其深面的杏仁体相毗邻。结论:小脑幕切迹与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密切毗邻。在暴露小脑幕切迹的过程中,滑车神经是最易受到损伤的结构。小脑上动脉的小脑中脑段是识别幕切迹中份内滑车神经的理想标志。小脑幕切迹疝时易于挤压大脑后动脉、中脑和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脑室脉络丛细胞内是否存在ANPmRNA的基因表达。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结果 :脉络丛细胞及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细胞内呈现ANP阳性反应产物。结论 :证明在脑室脉络丛细胞及室管膜上皮细胞内存在ANPmRNA的表达。本实验结果为脉络丛产生分泌ANP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为脉络丛产生的ANP可能发挥的生理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跨境务工人员经鼠传播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和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的感染状况, 初步评估鼠传病毒感染风险。方法本研究于2019—2020年间, 针对常年在境外从事户外工程工作的务工人员开展调查, 采集血清样本, 通过基于LCMV重组核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免疫印迹法和基于LCMV重组糖蛋白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样品血清中LCMV特异性IgG抗体, 采用检测汉坦病毒IgG抗体的商业化ELISA试剂盒和汉坦病毒感染抗原片检测血清中HV IgG抗体情况。结果共调查了139名跨境工作者, 年龄在25~57岁之间, 64%(89/139)有多个国家工作经历, 涉及26个国家, 包括14个亚洲国家和12个非洲国家, LCMV IgG抗体检出率11.51%(16/139), 阳性样本经免疫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核实, 抗体检出率略高于类似调查中发现的人群感染率;HV抗体检出率0.72%(1/139), 但尚不能确定获得感染的时间和地区。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境外务工人员中LCMV和HV病毒感染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对妊娠结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为产前诊断提供更大帮助.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220例脉络丛囊肿胎儿的超声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20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双侧77例,占35%;单侧143例,占65%.胎儿孤立性脉络丛囊肿199例随访未发现异常;胎儿复杂性脉络丛囊肿21例,其中6例染色体核型异常,5例为18-三体,1例为21-三体.结论 临床应对超声诊断复杂性脉络丛囊肿者在孕中期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对孤立性脉络丛囊肿可不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鼠类携带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LCM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方法根据LCMV核蛋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和TaqMan荧光探针,经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LCM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然后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对79份宁波口岸捕获的鼠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鼠肺总RNA检测的灵敏度为20pg,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试验的重复性良好,CV值为0.85%;试验的特异性为100%。用该方法检测79份鼠样品有3份LCMV阳性,与常规RT-PCR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建立了鼠LCM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对于监测和防控鼠传LC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