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建立流动状态下检测水体化学耗氧量(COD)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方法以NPsNi-Nafion-GO修饰的平面电极与3D打印薄层流通池相匹配,用微型蠕动泵驱动样品流经电极表面,用计时电流法进行测定。结果所建立的动态测定装置对COD响应时间为1.5min,测定范围1~400mg/L,线性方程i(μA)=1.737 5 c (mg/L)-0.896 6,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6 1,检出限0.2mg/L,样品需求量2mL,相对偏差(RSD)为2.5%~3.9%(n=9),与标准方法(GB/T 5750.7-2006)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相对误差在3.0%~6.4%。结论该检测系统与标准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灵敏度高,操作简单,避免二次污染,便携优势较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芦丁在多壁碳纳米管/石墨烯(MWCNTs/GR)杂化纳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CV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和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研究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DPV测定曲克芦丁片和中药槐米中芦丁的质量分数。结果在优化条件下,芦丁在MWCNTs/GR/GCE上的氧化峰电流(Ipa)与浓度(c)在0.01~5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检测限为4.6 nmol/L(S/N=3)。结论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能应用于曲克芦丁片和中药槐米中芦丁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5.
<正>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其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评价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放射分析法、酶标记免疫分析法、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蛋白芯片检测法,这些方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度低、放射  相似文献   
6.
申玉坤  申玉璞  潘一峰  石春花 《中草药》2019,50(12):2830-2834
目的合成新型的功能性氧化石墨烯-β-环糊精/多烯紫杉醇包合物(GO-DEX-β-CD/DOC)和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萘磺酸钠/多烯紫杉醇包合物(Fe_3O_4/GO-Na/DOC),并研究其对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OC)的装载、释放和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方法以HPLC法测定DOC含量,并对制剂的高效装载和缓释性能进行研究,以离心法测定GO-DEX-β-CD/DOC和Fe_3O_4/GO-Na/DOC的包封率及载药率。将含药载体应用于离体和在体雌鼠皮肤,研究GO-DEX-β-CD/DOC和Fe_3O_4/GO-Na/DOC经雌鼠皮肤给药的渗透性。结果 Fe_3O_4/GO-Na/DOC的包封率和载药率更高,其释放具有较好的缓释性,经皮给药的渗透性能更好。结果显示,应用Fe_3O_4/GO-Na/DOC后90 h累积渗透量是(22.512±0.715)μg,15 min时皮肤内DOC浓度达峰值。给药5h后,雌鼠血液中检测出DOC质量浓度达到(76.886±1.232)μg/mL。结论 Fe_3O_4/GO-Na/DOC制备工艺可行,其缓释性及透皮效果更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膝骨性关节炎是困扰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 关节软骨损伤是其病理过程的核心, 围绕软骨损伤的病理研 究也越来越深入, 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尚不能从根本上逆转这一过程。近年来随着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 间充质干细胞的使用为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 石墨烯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成为热门, 利用石墨烯材料作为支架结构联合间充质干细胞, 以此寻求对软骨损伤修复的新方法。本文从膝软骨损伤的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对软骨的修复以及石墨烯支架材料的应用方面进行总结, 以期能开拓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石墨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二维碳材料,在生物传感、肿瘤诊断、药物和基因载体、抗菌抗病毒、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石墨烯材料能促进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具有抗菌性和载药缓释性,在骨科生物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石墨烯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相关研究的细胞、分子机制,以期为未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可取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纳米抗体固定于镀金的石墨烯薄膜上,制备一种新型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使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石墨烯薄膜及石墨烯/金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免疫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曼氏裂头蚴、刚地弓形虫、颚口线虫、简单异尖线虫、华支睾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没有交叉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达到0.01 ng/m L水平;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66.7%,优于现有试剂盒ELISA法56.7%的检出率,与ELISA的符合率为90%。该免疫传感器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制作方法简便、快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酸适配体DNA和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快速、准确及灵敏等优点,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核酸、蛋白质及小分子底物的特异性检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将信号放大技术与适配体-GO检测方法结合可构建超高灵敏度的荧光光学生物传感器,实现痕量底物的特异性检测.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氧化石墨烯、适配体DNA及核酸放大技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生物传感器的深入研究及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