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92篇
  免费   4841篇
  国内免费   3649篇
耳鼻咽喉   848篇
儿科学   1488篇
妇产科学   681篇
基础医学   3544篇
口腔科学   556篇
临床医学   19528篇
内科学   10206篇
皮肤病学   1496篇
神经病学   1127篇
特种医学   25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8篇
外科学   4087篇
综合类   32840篇
预防医学   10913篇
眼科学   528篇
药学   20827篇
  130篇
中国医学   10682篇
肿瘤学   2171篇
  2024年   526篇
  2023年   1980篇
  2022年   1861篇
  2021年   2479篇
  2020年   2397篇
  2019年   2409篇
  2018年   1263篇
  2017年   2137篇
  2016年   2588篇
  2015年   3183篇
  2014年   5382篇
  2013年   5441篇
  2012年   7124篇
  2011年   7709篇
  2010年   7240篇
  2009年   6867篇
  2008年   7678篇
  2007年   7049篇
  2006年   6709篇
  2005年   7169篇
  2004年   5384篇
  2003年   5188篇
  2002年   4134篇
  2001年   3590篇
  2000年   2780篇
  1999年   2124篇
  1998年   1822篇
  1997年   1631篇
  1996年   1532篇
  1995年   1427篇
  1994年   1190篇
  1993年   899篇
  1992年   685篇
  1991年   681篇
  1990年   574篇
  1989年   629篇
  1988年   271篇
  1987年   201篇
  1986年   170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中有关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从中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1129例患者、8种健康教育模式。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效果中,排序结果从优到劣前三位依次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个性化健康宣教、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结论思维导图式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其他7种教育方法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近年关于益生菌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全身免疫力,从而对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病理及病理生理功能产生阻遏作用,达到治疗该类疾病的目的。笔者拟就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机制,以及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广大儿科医师更好地了解益生菌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治疗哮喘-慢阻肺(ACO)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有关中医药治疗ACO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手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2项RCT,包括2688例ACO患者,其中试验组1361例,对照组13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可以显著改善ACO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RR=1.19,95% CI(1.13,1.25),P<0.00001]、CAT评分[MD=-3.62,95% CI(-4.37,-2.87),P<0.00001]、ACT评分[MD=3.42,95% CI(2.23,4.62),P<0.00001],、中医证候总积分[MD=-3.61,95% CI(-4.83,-2.39),P<0.00001]、FEV1[MD=0.59,95% CI(0.08,1.10),P=0.02]、FEV1%[MD=8.61,95% CI(5.20,12.1),P<0.00001]、FEV1/FVC[MD=6.52,95% CI(4.24,8.80),P<0.00001]、6 min步行实验[MD=41.18,95% CI(22.15,60.21),P<0.0001]、急性发作次数[MD=-2.46,95% CI(-3.62,-1.13),P<0.0001]。所有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治疗ACO,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且具有较好安全性,但是需要更高质量、多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5.
背景 孕产妇尿失禁(UI)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是UI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前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相比于常规宣教,基于移动医疗APP的盆底肌训练并未显现出预防优势,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的 本研究拟对一项基于APP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的干预研究的阴性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UI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获益的亚组人群。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前期开展的一项RCT,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6—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产科门诊招募了126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有爱屋"APP进行尿失禁自我管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产后42 d随访时收集两组产后相关资料,包括产后42 d UI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发生UI为结局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混杂因素及其与干预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后UI发生的影响。针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能从APP干预中获益的亚组人群。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史、入组时存在UI、Broome盆底肌自我效能量表(BPMSE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是产后发生UI的危险因素〔OR=15.897,95%CI(4.724,53.495),P<0.001〕;BPMSES得分与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可影响产后UI的发生〔OR=1.034,95%CI(1.017,1.05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症状的孕妇,干预组产后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P=0.041);入组时不存在UI症状的孕妇,两组产后U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284)。 结论 推荐有UI症状的孕妇使用"有爱屋"APP或许可预防产后UI的发生。而对于妊娠期没有UI症状的人群使用"有爱屋"APP预防产后UI发生的证据尚不充分。另外,不管有无UI症状,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高的孕妇有望从APP干预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新工艺温通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新工艺温通膏的稳定性。方法:对新工艺温通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制剂质量基本稳定,包装材料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不同严重程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进行规范化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4岁对粉尘螨过敏的AR患儿181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92,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SLIT组(n=89, 给予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 采用AR评分标准, 根据患儿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 将对照组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28)和重度组(n=29);将SLIT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3)和重度组(n=29)。收集第6个月、 1年、 2年的随访数据, 分别对患儿进行TNSS、 鼻炎用药评分(total rhinitis medication scores, TRMS)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1)治疗2年后, SLIT组与对照组患儿TNSS评分分别为0.61±0.73、 1.61±1.17, TRMS分别为0.21±0.41、 0.59±0.70, VAS分别为0.63±0.70、 1.53±1.24,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6.269、 4.139、5.174, P值均<0.05; (2)轻度组(n=62)组内分析: SLIT组(n=27)与对照组(n=35)比较, 治疗6个月、 1年, 两组的TNSS、 TRMS、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08、 0.232、 0.788, 0.774、 0.033、 -0.718; P值均>0.05); 治疗2年时两组的TRMS、 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30、 1.255, P>0.05), TNS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28, P值均<0.05); (3)中度组(n=61)组内分析: 与对照组(n=28)比较, SLIT组(n=33)治疗6个月, TRMS、 VAS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413、 0.412, P值均>0.05), 但两组的TN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397, P<0.05); 治疗1年、2年的TNSS、 TRMS、 VAS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952、 2.740、 3.293; 4.743、 2.505、 3.330; P值均<0.05); (4)重度组(n=58)组内分析: 与对照组(n=29)比较, SLIT组(n=29)治疗6个月、 1年、 2年的TNSS、 TRMS、 VAS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67、 2.086、 2.781, 4.996、 4.264、 2.756, 4.253、 4.480、 4.515, P值均<0.05)。结论 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治疗尘螨致敏AR患儿, 治疗2年可获得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佳的疗效, 尤其在病情严重患儿,其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肠炎药敏试验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小儿肠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对患儿进行便培养观察敏感病原菌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小儿肠炎便培养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进行敏感菌检测试验排在前三位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肠炎培养感染菌主要为福氏痢疾杆菌,建议采用舒普深和β-内酰胺酶抑菌药物作为重症患儿的首选抗菌素,但是临床应根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和身体情况及时调整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合川片区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确认实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提高检测质量。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筛查 HIV 抗体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011-2014年共采集1918人份疑似艾滋病血清标本,经采用两种 ELISA 筛查试剂阳性或一阴一阳的标本经 WB 确认,阳性1803人份,阳性率为94.0%(1803/1918),不确定为61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18%(61/1918),阴性69人份,占被检测标本的3.6%(69/1918)。结论:艾滋病初筛实验结果不完全代表检测样本真实性,必须以确认检测实验报告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