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80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烹调油烟致大小鼠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烹调油烟(cooking oil fumes,COF)的动物致癌性。[方法]采用动式染毒法给Balb/c小鼠(雌雄各半)吸入COF浓度为9.09、20.65、38.85mg/m^3,染毒1次/1~2d,30min/次,共150次,计8个月;SD大鼠(雌雄各半)吸入COF浓度为6、88、15.06、35.33mg/m^3,染毒1次/2d,30min/次,共191次,计12.5个月。分别制备COF慢性中毒动物模型;两实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吸入与实验组相同温度的清洁空气。[结果]COF诱发Balb/c小鼠实验组肺癌总发生率为18、95%(29/153),低、中、高浓度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15.09%、20、00%和22.00%,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但低、中、高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F诱发SD大鼠肺癌总发生率为9、10%(9/99),低、中、高浓度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6.45%、8.57%、12.12%,高浓度组肺癌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性别组间肺癌发生率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COF可以诱导Balb/c小鼠和SD大鼠肺癌,诱发的肺癌主要为肺腺癌(小鼠28/29,大鼠7/9),余为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3.
烹调油烟对肺组织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烹调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因此,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成为我国室内生活环境中最为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肺脏作为烹调油烟的主要吸收器官,是易受损害的靶器官之一。近年来关于烹调油烟对肺组织及其他组织毒性作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与女性肺癌尤其是肺腺癌、鳞癌发生存在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崔山田  邱德来 《中药材》1997,20(4):196-197
本文研究了剌玫果对烹饪油烟引起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油烟各实验组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剌玫果明显降低烹饪油烟诱发的微核率。  相似文献   
5.
烹调油烟对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献仁 《卫生研究》1994,23(5):274-277
烹调油烟气含有200多种有害气体。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油烟气可损伤肺部功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并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是肿瘤发生的可疑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V_(79)细胞)进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位点(HGPRT Locus)试验,检测油烟冷凝物的诱变性,结果发现油烟冷凝物量与诱变性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以125和250μg/ml两浓度组为明显。样品经加S9代谢活化后,诱变性均有增高的趋势。从而提示厨房油烟冷凝物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弱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烹调油烟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烹调油烟对体外和体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检测细胞DNA单链断裂 ,观察在不同剂量及浓度下的DNA损伤情况。结果 以 10、50、10 0及 2 0 0 μg/L的油烟颗粒有机提取物染毒小鼠淋巴细胞 ,各剂量组均可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以 10、2 0、4 0mg/m3的烹调油烟染毒小鼠 ,也可引起小鼠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烹调油烟引起的小鼠体外和体内淋巴细胞DNA损伤均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且整体染毒显示存在时间 -效应关系。结论 一定剂量的烹调油烟能引起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烹调油烟致肺组织P^53基因异常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吸入烹调油烟 (COF)的大鼠肺组织中P53 蛋白含量 ,以测试烹调油烟的毒性作用。方法 亚急性吸入浓度为 (43± 4 )mg m3 的烹调油烟作实验组 ,吸入加热空气 (2 4~ 2 8℃ )为阴性对照组 ,B(a)P气注法染毒 [12mg (kg·次 ) ,5天 1次 ]动物作阳性组。常规病理组织取材、切片 ,免疫组化法 (S -P试剂盒 )检测P53 蛋白水平。结果 阴性对照组P53 蛋白表达阴性 ;COF组有P53 蛋白表达 ,染毒时间越长 ,P53 蛋白阳性数越多 ,以细胞增生、异型增生病变组织中P53 表达阳性数为多 ;B(a)P组有P53 蛋白表达 ,但看不出时相规律。结论 烹调油烟致P53 蛋白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9.
烹调油烟所致大鼠肺部病变及肺S9中SOD,MDA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动式吸入烹调油烟(浓度为(43±4)mg/m3)持续染毒60天制备动物模型观察肺部病理形态改变,并通过分光光度法测试肺组织匀浆S9中的MDA、SOD,探讨其损伤机理。结果表明:COF染毒组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炎症改变为主,尚有肺泡上皮腺样化生、不典型腺样增生病变形成。阴性对照组有轻度间质性肺炎及轻度的上皮增生。B(a)P组肺组织炎症病变少,以鳞状上皮化生较多见。COF可使肺组织匀浆S9中MDA含量增加,SOD酶活性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鼠肺Ⅱ型细胞为靶细胞,检测烹调油烟的细胞毒作用和对细胞DNA的损伤。方法: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染毒24h后,应用MTT法、溴乙锭荧光法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烹调油烟对大鼠肺Ⅱ型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的损伤。结果:在受试剂量范围内,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具有细胞毒性,可致DNA交联及断裂的作用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强,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r细胞毒性=-0.948,P<0.01;r交联=0.976,P<0.01;r断裂=0.957,P<0.01)。结论:烹调油烟颗粒提取物对大鼠肺Ⅱ型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和DNA损伤作用,可使DNA链间交联和DNA单链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