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跌打祛风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大黄、薄荷脑等药材,并对乌头碱、士的宁做毒性限量检查。结果:大黄、薄荷脑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乌头碱、士的宁的毒性限量检查符合规定。结论:该实验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耐用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跌打祛风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西替利嗪巴布膏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口服给药的药动学进行比较,考察生物利用度。方法选用SD大鼠,分为巴布膏剂组和口服给药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并剥取剩余的西替利嗪巴布膏剂,测定剩余药量。结果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组的T_(max)为2.35 h,C_(max)为2.68μg/mL,AUC为21.01μg·h/mL,MRT为23.26 h;西替利嗪口服组的T_(max)为1.11 h,C_(max)为11.65μg/mL,AUC为35.62μg·h/mL,MRT为12.13 h。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按照实际进入皮肤的剂量计算得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30.81%;不扣除巴布膏剂中的剩余药量,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相当于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4.75%。结论西替利嗪巴布膏剂的血药浓度平稳而持久,具有缓释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药巴布膏剂基质的选择与配方,中药类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开发、巴布膏剂质量评价及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中药巴布膏剂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外用贴剂。  相似文献   
4.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睿 《中医药导报》2008,14(1):86-88
目的:解巴布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方法:本文介绍国内巴布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别对现阶段巴布剂的基质原料及配比研究、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制备工艺、质量评价标准、药理毒理、临床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巴布剂在现阶段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展现出良好疗效,与其它外用制剂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结论:提高其质量可控性和稳定性并将其推向规模化生产是巴布剂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巴布剂必将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那如-3巴布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那如-3巴布剂的质量标准。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鉴别处方中草乌的主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新乌头碱在0.1295~2.07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57%,RSD=1.28%。结论那如-3巴布剂定性、定量方法能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治伤软膏中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KR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磷酸三乙胺溶液(取0.1%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7.6)(22∶78)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参碱的线性范围为0.1248~2.496μg,回归方程为Y=1905.1 X-239 03,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9%,RSD为1.6%(n=9)。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治伤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析乳癖消巴布膏基质(黏着剂、软化剂、填充剂、保湿剂、渗透促进剂选择)、制备工艺(组成、制备、涂布)。乳癖消巴布膏,具有载药量大,保湿性能好的特点,且质量稳定,使用安全,符合标准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小儿痰咳宁巴布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君药黄芩中黄芩苷、臣药炙麻黄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总固体收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筛选出小儿痰咳宁巴布剂的最佳水煎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佳水提条件为用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减压提取温度75℃。结论该提取工艺所得黄芩苷、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及总固体收得率较高,经验证,合理可行,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止痹痛巴布剂体内外透皮给药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试验采用单室扩散池,HPLC法检测接受池中青藤碱的质量浓度;体内试验检测大鼠的血药水平,采用W-N法计算累积吸收质量浓度。对体外累积透过质量浓度与体内累积吸收质量浓度进行线性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为Y=0.097 24 X+0.323 91,r=0.955 1,体内外相关性非常显著(α=0.001)。结论 此方法可用于评价透皮给药系统体内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消炎镇痛巴布膏剂中的主药丹参透皮特性进行研究,优选消炎镇痛巴布膏剂最佳渗透促进剂。方法 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为指标性成分,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促渗剂下的透皮吸收速率和累积透皮渗透量。结果 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在不同的促渗剂下具有不同的透皮吸收量,在氮酮-丙二醇(1∶1)促渗条件下,巴布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透皮吸收速率分别为3.62、1.35 μg/(cm2·h)(大鼠皮肤),24 h累积渗透量分别为88.72、16.12 μg/cm2,分别是不含促渗剂的巴布膏剂透皮吸收速率的6倍和10倍。结论 以氮酮-丙二醇(1∶1)作为渗透促进剂,对水溶性丹酚酸B和脂溶性丹参酮IIA都有较好的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