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气血的运行,有理由相信针刺所有的穴位都有这样的功能.本文认为针灸的治疗效应在于针刺部分最为有效的穴位就可以成功治疗任何疾病.理论依据就是气,气分阴阳,分属五行.道生一,一生气,气生阴阳,阴阳生四季和五行,五行创造了人和万物.医生可以根据阴阳五行辨证,也可以根据气辨证.由于气比阴阳五行的层次高,因此在气的水平上选择穴位将优于阴阳辨证.作者把根据其进行辨证成为"气针刺"."气针刺"在4个层面上有不同的取穴策略:时间针刺,基本穴位,远道取穴和局部取穴或阿是穴.  相似文献   
2.
形,即形体;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者言之精神、思维、意识等,广义者指一切生命活动,此处当取狭义之范畴.形与神必须相结合,相统一,此即形神一体观,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归属于中医整体观念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的有机系统,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具有同源、同构和同律性,由此而提出了天人相应的理论。文章将五行、六气、脏腑、十二经络及二十四节气等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探讨,阐释了天人相应理论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阴阳二气角度探讨四逆汤组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汤组方中何为君臣见解不一 ,分析众家之不同 ,提出该方的君药取决于疾病的标本缓急 ,并本《内经》说解阴阳二气顺接是四逆汤应用的最终目的 ,从内外阴阳两方面去解释甘草、干姜和附子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的阴阳学说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方法。从数理科学的角度,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并建立起了中医阴阳学说与物理学对称理论的相互关联。这一关联性的发现,有助于引导物理学对称理论及其相关技术和方法向生物医学的渗透,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水平和新的角度发现出更多的关于机体生理及病理过程的对称调控机制,并基于这些调控机制发明出更多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为解决生物医学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解决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过程中,中医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生命定义核心,结合维持人体能量代谢过程和干细胞分裂过程五个基本因素就能构建人体内新型代谢模型。这个模型中,水液和热能的排泄是人体内代谢过程的最后步骤,也是太阳经的生理学基础。太阳经受到寒气后可以出现以热能排泄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也可以出现以水液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水肿等。根据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在感染人体后早期出现的上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辨证为太阳伤寒经证,出现肺部感染后辨证为太阳脏证。太阳经证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而太阳脏证则需要采用急下、峻下及清热开窍为主的治法。太阳表证、经证未解,忌用寒凉药物和食物,这样才能将防治关口前移,避免邪毒内陷而致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罐配合中药治疗肝气犯胃型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通过对2018年6-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实验组给予阴阳平衡罐配合中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镜检查结果、中医症状积分、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胃脘隐痛为(1.25±0.31)分、纳呆少食为(1.13±0.25)分、神疲乏力为(1.01±0.35)分,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实验组为GAS(77.29±5.39)ng/L,明显低于对照组,SS为(47.79±4.24)ng/L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对肝气犯胃型胃溃疡患者应用阴阳平衡罐配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中医症状,改善GAS、SS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梳理"血虚发热"这一传统命题的发生机制,阐发了对阴阳失调及相关概念、证候研究、内伤发热等问题的思考。认为阴阳失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材概念应当明晰,证候研究应该结合体质学说,内伤发热重在调理气机。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阐述了意识的整体本质,但是没有深入意识领域,实践上需要结合现代心理学的巨大优势,建立中医人格心理学。阴阳五行是人体的功能系统,而人格是心理行为模式,是功能的调控格式。元神是人的本我。中医心理学可以建立以功能五脏为核心的五因素人格模型。而脑基因组是完全不同于体基因组的,中医心理学结合脑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的意识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医学阴阳原理,对人体非对称性解剖脏器的功能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是人体脏器分布及其功能发展方向上的一个几近严格的规律,人体内脏从整体上看是一幅自然天成的太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