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营养液浓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丹参进行不同浓度营养液的砂培试验。结果表明,丹参是一种喜肥作物,在盐分总浓度达0.37%的条件下仍生长良好,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儿阳气特点的探讨,认为小儿阳多阴少乃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而阳气郁遏往往成为小儿疾患常见的原因,通阳法通过使郁遏之阳气得以舒展、畅通,宣泄、从而达到阳通阴和,重新获得阴阳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晨瑶  方剑乔  石慧  李邦伟 《中医杂志》2011,(20):1752-1754
目的观察"肩三针"温针配合电针对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毫针组(18例)、电针组(21例)、温针合电针组(19例)。分别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毫针、电针、温针合电针疗法治疗。3组均每天1次,隔日治疗,5次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各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进行肩部疼痛评定及肩部活动评分。结果温针合电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优于毫针组(83.33%)及电针组(95.24%,P<0.05);3组治疗后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温针合电针组及电针组治疗后疼痛指数及肩关节活动评分与毫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三针"温针合电针法能有效缓解疼痛,并能明显改善粘连期风寒湿型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4.
介绍杨文华教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杨文华教授治疗血液病四十年,她认为本病病机病机在于热、瘀、虚,治疗应根据病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证型,分别施治,治疗上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益气摄血等治则,兼以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5.
吴志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71-2172
王振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经方的应用有独到之处,学生有幸随其数载,获益匪浅,今介绍王老小柴胡汤验案四则,指出运用小柴胡汤方,不必拘泥于典型的往来寒热之症,只要抓住"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这一病机,凡病位在少阳出现一部分少阳主症即可施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杨振国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方法]将52例痛风使用术柏痛风汤,1剂/d,早晚各1次,水煎服。15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术柏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用腺嘌呤制作肾阳虚型慢性肾功能衰竭SD大鼠模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肾脏病理改变为炎性反应连续性破坏病变,其病理改变稳定,与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改变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口服纯中药制剂溃疡宁片6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近期治愈率为61.1%,总有效率为100%,消除各种症状的效果较好,与雷尼替丁对照组的疗效基本相同(P>0.05),而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溃疡宁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的各个中医证型的临床治愈率也基本相同(P>0.05)。提示溃疡宁片适应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中医各证型患者,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有较好效果的固定方剂。  相似文献   
10.
血液粘滞性与中医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按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标准,采用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生产的毛细管式粘度计,对气血两虚、脾肾阳虚、阴虚阳亢、痰湿内阻及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了血液粘滞性测定。结果发现随证的不同,血液粘滞性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处于低血粘状态,而其他各证则处于高血粘状态。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揭示了虚、实证的实质不同,它们的形成与血液粘滞性的降低或升高直接相关。从血液粘度微观指标分析,各证又呈现特异性改变,气血两虚与脾肾阳虚证是因红细胞压积的减少引起低粘状态,它们有共同的病理基础,与脾肾功能低下气血化生不足,致使血液中有形成份减少直接相关。而阴虚阳亢证则红细胞压积显著增加,使血液表现出高浓状态,是引起肝风内动的病理基础。痰湿证血浆粘度明显增高,使血液中表现出高粘状态及临床上表现出“重浊而粘腻”的特性,与脾为湿困,健运失调,机体对(?)微物质的代谢紊乱有关。气滞血瘀证之红细胞聚集能力最强,使血细胞易于聚集成堆、淤滞不通而成瘀,与肝之疏泄、藏血、调血功能失调有关。这一规律性改变,反映出机体内血液中有形或无形成份的异常是中医证病理变化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揭示了有关证的实质,认为血液粘滞性的测定似可作为辨别有关证的客观指标,无论在临床或在理论上对中医证的认识或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