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44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10篇
  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中采用分步给药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接受胃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其中有鼾症、或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120例单双号随机入选Ⅰ组(分步给药组)和Ⅱ组(普通组),60例无鼾症、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为Ⅲ组(常规给药组),Ⅰ组采用分步给药法,Ⅲ组采用常规给药法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前的镇静/镇痛术,Ⅱ组则进行普通胃镜检查,分析2种镇静法对SBP、DBP、SpO2、HR、清醒时间、患者反应、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感受以及是否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影响,评价分步给药法在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 Ⅰ组、Ⅲ组检查中SBP、DBP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05),Ⅰ组检查前、中SpO2的变化小于Ⅲ组(均P<0.01);Ⅰ组进镜时咽部受刺激产生的恶心咽吐、流涎、咳嗽、躁动反应多于Ⅲ组(均P<0.01),但较Ⅱ组少(均P<0.01);Ⅰ组对胃镜检查的评价与Ⅲ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Ⅱ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分步给药法是一种适用于低氧易感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 The benefits of informing patients before undergoing surgery or other investigative procedures are clearly demonstrated in the literature. ?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and type of information given to patient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undergoing gastroscopy investigations. ? A survey approach incorporating 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structured observation was utilized. ?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acquired by younger and older patients prior to, but not during or after, the procedure. ? Nurses appear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older patients while the information leaflet was perceiv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young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3.
应用B超对168例施行肝动脉导管栓塞(TAE)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了胆囊、胰腺和脾脏的动态观察,并对其中有明显上腹部疼痛的34例进行了胃镜对照检查。结果发现TAE后胆囊病变最常见(123/168),占73.2%;其次为胃、十二指肠病变,占15.5%(26/168);胰腺病变为1.2%(2/168);未见脾脏病变。结果表明TAE后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并非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清创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245例消化性溃疡中治疗组125例(胃溃疡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7例),对照组120例(胃溃疡56例,十二指肠球溃64例)。治疗组在胃镜直视下用细胞刷反复拉刷溃疡创面,直到创面坏死苔清除干净,其后服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药物治疗。结果:2周后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愈合率为71%,其中胃溃疡为68%,十二指肠球溃75%,对照组愈合率56%(胃溃疡49%,十二指肠球溃58%)。1个月后治疗组愈合率为96%(胃溃疡94%,十二指肠球溃98.2%),对照组为85%(胃溃疡72%,十二指肠球溃91%)。治疗组的2周及1月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溃疡清创后愈合率明显优于十二指肠球溃。结论:胃镜直视下清创能加速溃疡愈合,对胃溃疡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及急诊诊断方法,以提高其急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近十年来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患者276例资料,分析急诊诊断方法及结果,并将入院诊断与最后诊断对比.结果:48小时内参与B超检查阳性率50.61%(83/164),胃镜检查阳性率95.24%(100/105),血管造影100%(5/5).入院诊断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出血性胃炎、贲门黏膜撕裂、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构成比分别为38.77%、45.65%、8.70%、6.52%、0.36%、0,而最后诊断分别为35.14%、34.78%、21.74%、2.54%、1.45%、4.3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20%、86.46%、20.00%、71.43%、25.00%、0,其中最高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低是血管畸形和Dieulafoy病.结论:单凭病史作出急性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病因诊断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非创伤性B超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急诊胃镜及血管造影检查能作出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胃电图和胃镜对于儿童胃病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胃电图在儿童胃病检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36例因消化道症状住院或就诊的人同时经胃镜及胃电图检查的患儿进行比较,按胃镜诊断结果,观察胃电图与胃镜诊断的符合率,对比分析胃电图的主频、振幅和节律变化,探讨变化规律。结果与胃镜诊断相比,胃电图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对器质性胃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不到40%。结论虽然胃镜仍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但胃电图对于儿童胃部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却有着重要意义,可作为初筛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采用面罩给氧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与通过鼻塞管给氧法作比较。方法:6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通过面罩给氧为观察组,通过鼻塞管给氧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先推注枸橼酸芬太尼0.05 mg,后以丙泊酚2.5 mg/kg作为诱导剂量20~50 s内由静脉内注入,患者意识消失后检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及操作时间,并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氧饱和度在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至检查结束期间明显降低,与诱导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无此现象。但两组间在血氧饱和度、操作时间、心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辅以面罩给氧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在维持生命体征指标上优于鼻塞管给氧,使无痛苦胃镜检查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荣  范奇 《世界肿瘤杂志》2005,4(4):286-287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近十年来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上腹痛最常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等。胃镜表现:病变发生2个以上部位多见,其次为胃体、胃窦等,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率90.3%。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镜下形态多种多样,其中累及2个以上部位者多见,病变范围较大。胃镜活检加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Hp感染与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梅浙川  罗咏萍  何璐 《中国药房》2004,15(10):622-623
目的 :研究芬太尼 -异丙酚及咪唑安定 -异丙酚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28例行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 -异丙酚组 (Ⅰ组 )、咪唑安定 -异丙酚组 (Ⅱ组 )和常规胃镜组 (Ⅲ组 ) ,观察和记录患者收缩压(SBP)、心率 (HR)、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等的变化。结果 :与Ⅲ组比较 ,Ⅰ、Ⅱ组不适反应少 ,胃镜操作时间短 ,100 %舒适无痛苦 (P<0 05) ;Ⅰ、Ⅱ组检查中SBP、HR及SDNN下降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而Ⅲ组检查中SBP及HR显著升高 ,SDNN显著下降 (P<0 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应用芬太尼 -异丙酚或咪唑安定 -异丙酚更加有效、舒适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超声胃镜检查中应用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期间门诊行超声胃镜检查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镇痛方案选择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研究组镇痛方案选择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对比两组患者T0(麻醉前)、T1(麻醉后)、T2(入镜时)、T3(入镜后3min)、、T4(退镜时)各项生命指标(HR、SBP、DBP、SpO2)变化情况、丙泊酚剂量、检查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塑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HR、SBP、DBP水平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HR、SBP、DBP水平基本相当(P>0.05);对照组患者T1、T2时SpO2水平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3、T4时恢复至T0水平(P>0.05),研究组T0-4时SpO2水平无明显波动(P>0.05),T1、T2时S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丙泊酚剂量、超声胃镜检查时间基本相当(P>0.05),研究组患者定向力恢复、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0%、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40.00%的对照组患者(P<0.05);低血压、心动过速、体动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当(P>0.05)。结论:超声胃镜检查镇痛方案选择羟考酮复合丙泊酚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不良反应率更具优势,且缩短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更高,可在今后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