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41篇
  免费   10935篇
  国内免费   7688篇
耳鼻咽喉   665篇
儿科学   5256篇
妇产科学   1313篇
基础医学   25033篇
口腔科学   1759篇
临床医学   11974篇
内科学   25268篇
皮肤病学   1634篇
神经病学   5836篇
特种医学   233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9228篇
综合类   22565篇
现状与发展   4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827篇
眼科学   1565篇
药学   8493篇
  30篇
中国医学   3127篇
肿瘤学   14361篇
  2024年   184篇
  2023年   1632篇
  2022年   2432篇
  2021年   5136篇
  2020年   4395篇
  2019年   3946篇
  2018年   3817篇
  2017年   4091篇
  2016年   4562篇
  2015年   5076篇
  2014年   7574篇
  2013年   8747篇
  2012年   7355篇
  2011年   8799篇
  2010年   7067篇
  2009年   6905篇
  2008年   7038篇
  2007年   7408篇
  2006年   6987篇
  2005年   6454篇
  2004年   5805篇
  2003年   4935篇
  2002年   4130篇
  2001年   3896篇
  2000年   3182篇
  1999年   2755篇
  1998年   2424篇
  1997年   2152篇
  1996年   1788篇
  1995年   1656篇
  1994年   1436篇
  1993年   1123篇
  1992年   887篇
  1991年   759篇
  1990年   623篇
  1989年   559篇
  1988年   526篇
  1987年   387篇
  1986年   321篇
  1985年   573篇
  1984年   387篇
  1983年   258篇
  1982年   294篇
  1981年   230篇
  1980年   165篇
  1979年   158篇
  1978年   124篇
  1977年   85篇
  1976年   79篇
  1975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Molecular therapy》2022,30(5):1885-1896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90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中同源重组修复相关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related gene,HRR)突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共9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79例患者进行了血液标本HRR检测,53例患者进行了组织标本HRR检测,40例患者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收集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在79例患者血液标本检测中发现10例(12.6%)有临床意义HRR突变,在53例患者组织标本检测中发现9例(17.0%)有临床意义HRR突变。40例同时行血液和组织的HRR基因检测患者中常见的有临床意义HRR突变为CDK12突变4例(10.0%)、ATM突变3例(7.5%)、BRCA1突变2例(5.0%)。13例有临床意义HRR突变患者中常见共存突变为TP53突变10例(76.9%)、APC突变5例(38.5%)、PIK3CA突变4例(30.8%)。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血液和/或组织中有临床意义HRR突变,27例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均无任何临床意义HRR突变且两组相比,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为6.17(2.24~11.52),而未携带HRR突变组TMB为0.4(0~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组织检测中7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3例无HRR突变,血液检测中10例HRR有临床意义的突变,30例无HRR突变,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333(P=0.031)。结论:携带有临床意义HRR突变的消化道肿瘤患者TMB更高,血液和组织检测HRR突变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相似文献   
5.
黄晓云  陈玲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3944-3947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2月至2018年0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166例,按照是否使用抗真菌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分为观察组(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n=103)和对照组(未应用抗真菌药物,n=63),比较两组患者IFD发生率差异,并分析抗真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IFD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3.3%,两组患者的IFD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可以有效减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IFD发生率,并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Cancer cell》2022,40(8):835-849.e8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220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7.
The circadian rhythm in humans is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clock located in the hypothalamus’s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and it synchronizes the peripheral clocks in other tissues. Circadian clock genes and clock-controlled genes exist in almost all cell types. They have an essential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liver, regul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severity of infections. In addition, circadian rhythm genes can stimulate the immune response of host cells to virus infection.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liver disease and liver cancer globally. HBV infection depends on the host cell, and hepatocyte circadian rhythm genes are associated with HBV replication, survival, and spread. The core circadian rhythm proteins, REV-ERB and brain and muscle ARNTL-like protein 1, have a crucial role in HBV replication in hepatocytes. In addition to influencing the virus’s life cycle, the circadian rhythm also affects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antiviral vaccines. Therefore, it is vital to apply antiviral therapy at the appropriate time of day to reduce toxicit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viral treatment. For these reasons,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regulation of HBV infection and host responses to the viru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play of the circadian rhythm and anti-HBV therapy. Therefore, this review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ircadian rhythm in HBV infec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antiviral treatment based on the circadian rhythm-dependent immune respons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目的?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一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登革病毒的方法。方法?利用RT-LAMP,针对登革病毒基因组中3’非编码区中特异性序列进行扩增,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检测体系,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基于LAMP 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登革病毒检测方法,通过对病毒模板进行扩增,发现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同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登革病毒检测灵敏性可达61.2 pg/μl,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所达到的检测灵敏性一致。结论?基于LAM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登革病毒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设备要求低等优势,并且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是一种便于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