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武威市大肠癌发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武威市大肠癌发病特征及其流行趋势.方法 通过恶性肿瘤登记报告获取大肠癌发病资料.结果 武威市2001年至2005年大肠癌平均粗发病率为12.42/10万,男女性粗发病率性别比值为1.77.男性粗发病率波动在10.91/10万~18.51/10万之间,女性波动在7.05/10万~11.42/10万之间,经趋势性检验男性粗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P<0.05),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威市大肠癌男性发病呈增长趋势,女性发病增加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PELP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沉默PELP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LP1/MNAR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使用普通培养基和加入E2的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下游靶基因c-fos,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合成靶向PELP1/MNAR RNAi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转染后 PELP1/MNAR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下降86%和65%(P < 0.05)。转染后Ishikaw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增殖抑制(P < 0.05), 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 (P < 0.05)。加入雌激素后,三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加快,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转染组增殖抑制明显(P < 0.05),S期比例降低(P < 0.05)。转染组ER下游基因c-fos、cyclin-D1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沉默PELP1/MNAR的表达能能抑制细胞生长、使细胞阻滞在G1期,下调ER靶基因蛋白表达,PELP1/MNAR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 1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预防组(简称“预防组”)、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采用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制备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用中药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进行干预,于用药第14周末及实验结束时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小鼠食管上皮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第14周末光镜下见小鼠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细胞核增大,证实小鼠食管癌癌前病变模型制备成功。实验结束时癌变形成,各组癌变率正常组为0,模型组为80%、阳性对照组为21.4%、预防组为5.6%、治疗组为12.5%。电镜下见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宽,桥粒减少,核固缩,染色质边移。光镜和电镜下均示阳性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病理改变减轻。 结论 复方化浊润燥降气方能减轻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损害程度,对预防食管癌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查找 1 例孕 11 +3周阴道彩超发现胎儿畸形病因ꎬ明确患胎的超声表型与遗传学 之间的关系ꎬ告知该患胎母亲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方法 经遗传学分 析ꎬ采用常规绒毛染色体核型、QF-PCR 及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技术对患胎及其父母进行遗传学检 查ꎬ准确了解其携带的染色体不平衡易位的位置和大小ꎮ 在此基础上建议患胎母亲再次妊娠的方式选择、 遗传学分析及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结果 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提示患胎存在 7 号染色体和 13 号染 色体的不平衡易位ꎮ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发生来源于携带平衡易位的父亲ꎮ 经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检 测ꎬ患胎存在 7q33q36.3 区段检出 22.31Mb 缺失ꎻ染色体 13q31.1q34 区段检出 32.72Mb 重复ꎬ属于易位型 Patau 综合征ꎮ 患胎超声影像中存在全前脑畸形、独眼畸形较为特异性的 13 三体综合征表型ꎬ符合临床判 断ꎮ 经遗传咨询告知患者再次妊娠方式选择方式及优缺点及再次妊娠相关产前诊断注意事项ꎮ 结论 阴 道彩超检查可以提高孕早期胎儿结构异常检出率ꎻ重视遗传学分析ꎬ利用结构异常的患胎作为先证者进行 相关遗传学检测利于明确病因ꎬ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的结合有助于鉴别特殊标本染色体核 型异常ꎬ为实现精准医疗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ꎮ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和手术录像对比研究直肠系膜、Denonvilliers筋膜、直肠侧韧带、直肠系膜周围间隙等结构的解剖特点,进一步了解全直肠系膜切除(TME)解剖根据。【方法】对5具成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复习我科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的10例中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手术录像资料。进行尸体和腔镜下直肠系膜结构的对比研究。 【结果】盆脏筋膜包绕直肠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组织、供应直肠血管回流血管和神经等形成直肠系膜。而盆脏筋膜与盆壁筋膜之间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在直肠后方明显。直肠侧方盆腔自主神经分支形成致密类筋膜结构---侧韧带,而直肠前方位于Denonvilliers筋膜的后方,呈环周状包绕直肠的固有筋膜。【结论】大多数情况下,除了侧方的侧韧带,行TME正确的层面是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层。游离过程应紧贴直肠系膜,保证系膜完整性,减少盆腔自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6.
7.
Ultrasound-based techniques using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ncluding the ultrasound-guided attenuation parameter (UGAP),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c steatosi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 (MRI-PDFF) is considered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liver biopsy for liver fat quantifica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erform intra-individual comparisons of UGAP and MRI-PDFF for determining hepatic steatosis grade. The study enrolled 30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UGAP and MRI-PDFF measurements. Bland–Altm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fter transforming MRI-PDFF values to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converted to a common set of units us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differing scales. The expected limits of agreement (LOA) was defined as the square root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UGAP and MRI-PDFF precision. A Bland–Altman plot revealed that the bias and upper and lower LOAs (ULOA and LLOA) were ?0.0047, 0.1160 and ?0.1255,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difference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ULOA and LLOA were ?1.1434%, 18.1723% and ?20.4590%, respectively. The calculated expected LOA was 18.5449%, and 283 of 309 patients (91.6%) had a percentage difference within 18.5449%. Bland–Altma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UGAP and MRI-PDFF were interchangeable within a clinically acceptable range.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药物性肺损伤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经过,总结血液肿瘤患者急性药物性肺损伤的临床规律。方法 从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南方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急性药物性肺损伤诊断标准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急性药物性肺损伤诊断标准:突发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和肺栓塞;影像学以弥漫性肺间质浸润为主;抗感染治疗无改善,病原学检查阴性;停用药物、予糖皮质激素和机械通气治疗有效。结果 诊断急性药物性肺损伤4例,药物分别为伊马替尼、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和博来霉素,相应原发病分别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伊马替尼、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和博来霉素可导致急性药物性肺损伤,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