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271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82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11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1995~1999年,应用髂骨块联合棘突棘间韧带修复重建椎管后壁缺损共36例,随访1~4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钛缆在腰椎峡部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6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钛缆固定横突与棘突峡部植骨融合治疗无滑脱或Ⅰ度以内滑脱的腰椎峡部裂患者17例,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多见于产伤,临床常见:有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可供选择.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常规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为避免此种并发症,笔者设计采用了“肩-腘悬吊”自体牵引法进行治疗。方法将患肢置屈髋屈膝位,使患儿大腿与其腹部相贴:取一围巾自患肢胭窝经背部绕过对侧肩部在胸前打结,使患侧大腿悬吊牵引伸直。结果本组13例,悬吊牵引15d,患肢肿痛消失,无畸形,股骨对线好,无重叠,有大量骨痂形成。去牵引后患肢活动好,临床治愈。结论肩一胭悬吊自体牵引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生物力学合理,治疗效果可靠,便于患儿护理等特点,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医院及家庭内的治疗观察,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脊椎骨折和脱位的患者逐渐增多。我们对胸腰段脊椎骨折和脱位伴有截瘫或不完全瘫的病例给予手术探查、减压、棘突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术后随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胫骨延长后骨痂直径与新生骨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延长后骨痂直径与新生骨预后的关系.方法 1996年1月~2001年12月,对68例胫骨延长者测量达所需延长长度时的骨痂直径,计算骨痂直径率(callus diameter ratios,CDR);统计拆除外固定架后2~4周时新生骨发生骨折例数及畸形角度,比较骨折和成角畸形与CDR的关系.结果拆除外固定架前胫骨前屈角度5度以上畸形19例,其中11例发生骨折;拆除外固定架后胫骨出现5度以上畸形6例,其中2例骨折;其余43例胫骨延长骨痂正常愈合.计算CDR值:CDR值小于80% 23例,其中发生新生骨骨折13例,成角畸形5度以上者21例;CDR在81%~85%之间6例,成角畸形5度以上4例;CDR值超过86% 39例,无畸形或新生骨骨折.结论胫骨延长时CDR小于80%时,容易发生新生骨骨折和畸形;CDR大于85%时,无新生骨骨折和畸形发生;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R是判断骨痂能否正常愈合较为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自1997年以来本科采用呼气时进针、吸气时拔针及针刺太溪穴治疗夜尿量增多症70例,除一例外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尿频患者70例,男58例,女12例,36~59岁10例,60~82岁60例,病程最长30年.排除泌尿路感染、严重糖尿病等急性器质性病变.②临床表现:尿频、尿不净,遗尿,夜尿次数增多,多伴有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③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双侧内踝于跟腱之间,常规酒精消毒后,用1.5~2.0寸毫针,令患者吸足气后猛然呼出,在呼气时进针太溪穴0.5~1.0寸,留针15 min,每5 min提插旋转1次,吸气时慢提,呼气时紧按,旋转以左旋为主,吸气时快速出针,急闭其穴.配穴:如患者症状重,病史长,或伴有胃、心、胸部疾病者可同时行内关、公孙及三阴交,针刺留针1h.失眠者加安眠2号穴(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体虚者加关元、百会等穴,效果更佳.④疗程:每日1次,3次为1疗程.⑤疗效观察:多数患者1次见效.夜尿次数由多于3次变为2次者5例,变为1次者40例;由多于5次变为3次者11例,变为2次者13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7.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命门”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腧穴里又有“命门穴”,为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但这两个“命门”均与中医命门学说中的“命门”含义不同。彼一“命门”为脏腑的概念,因其主司元气,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在,元阳的发源地,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其重要性无异于生命之门,故名之。  相似文献   
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4岁,蒙族,生活在牧区.一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腰背部疼痛,其后出现腰背后突畸形,且逐渐加重,同时发现双侧腹股沟区鸡蛋大小包块,进行性增大.于2006年9月来我院门诊检查,诊断为"腰椎结核"收住院.查体:慢性病容,全身消瘦,腰2、3棘突明显后突畸形,局部未触及包块,压痛及叩击痛阳性,上下肢感觉和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良的方法对面神经的额支进行体表定位,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加适用的寻找面神经额支的方法.方法:对20侧防腐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测量在耳轮上点与外眦上点的连线上和耳屏上切迹点与外眦点的连线上,面神经的额支所经过的相对位置.结果:额支在耳轮上点-外眦上点的连线后段(3/10~4/5)±1/10的范围内跨过,在耳屏上切迹点-外眦点的连线后段(1/5-1/2)±1/9的范围内跨过.结论:面神经额支在两条标志线的特定区域跨过,手术中,切口应避开该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水泡绦虫成虫体壁的结构,发现成虫体壁密布微毛并具纤毛,微毛顶端棘突系条状结晶蛋白。皮层基质区有许多液泡,内含颗粒或脂滴及不定形的基质。皮下层为有核细胞区,富有细胞器,实质中有较多电子致密细胞和核周体,并向皮层发出大小不等的胞质通道,构成一个片层状的管网结构,显示体壁能取代肠管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