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9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詹学雄 《海峡药学》2005,17(5):61-62
目的了解生产蕲蛇酶过程中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去除产品中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药典半定量凝胶法测定五步蛇蛇毒先后经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Phenyl Sepharose疏水柱层析、HiLoad 26/60 Sephadex75pg凝胶过滤柱层析等技术所得各阶段产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采用Folin-酚试剂法和蕲蛇酶注射液药品标准中的效价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产品的蛋白含量和酶活力,求出每毫克蛋白和每单位蕲蛇酶所含细菌内毒素的量。结果无论是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还是PhenylSepharose疏水柱层析或是HiLoad 26/60 Sephadex75pg凝胶过滤柱层析均有去除细菌内毒素的作用,最终所得产品每毫克蛋白所含细菌内毒素为6.3~12.5EU·mg-1,每单位蕲蛇酶所含细菌内毒素为0.5~1.0EU·U-1。结论生产蕲蛇酶过程中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具有去除产品中细菌内毒素的作用,所得产品细菌内毒素的含量远低于药典对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的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眼镜王蛇神经毒素的提纯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活性组分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E.coli产Ampli Taq DNA聚合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Taq DNA聚合酶基因的E.coli经发酵,细胞培养液经破壁裂解,粗蛋白抽提Sephaeryl-s-100,CM-Sephadex C50柱层析等纯化步骤,可获得电泳纯的重组Taq DNA聚合酶,用于科研和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柳杉茎皮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柳杉Cryptomeric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x LH-20柱层析,ODS反相柱层析分离化学成分,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硅胶柱的氯仿洗脱部分分离得到并鉴定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crocetin diethyl ester(1),crocetin monoethyl ester(2),5-hydroxy-6,7,3’,4’,5‘-pentamethoxyflavone(3),5-hydroxy-7,3’,4’,5‘-tetramethoxyflavone(4),tetracosanoic acid methyl ester(5),behenic acid(6),β-sitosterol(7)。结论:除β-sitosterol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舍物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两面针中生物碱的分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两面针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的酸水提取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7个生物碱,分别为oxyavicine(1),氧化两面针碱(oxynitidine,2),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3),去-Ⅳ-甲基白屈菜红碱(N-norchelerythrine,4)和茵芋碱(skimmianine,5),haplopine(6),liriodenine(7),1个木脂素L-芝麻素(L-sesamin,8)。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将岩虫匀浆液经反相浓缩、凝胶过滤和亲和柱层析获得活性组分,在体外用MTS/PMS(氮兰四唑盐/吩嗪硫酸甲酯)方法筛选抗菌肽,再分别用MTS/PMS方法和ELISA—AFP(甲胎蛋白)方法检测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AFP分泌及对正常大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岩虫抗菌肽为组成型碱性蛋白(MW8.1kDa,pI8.6),不同浓度抗菌肽对肝癌细胞增殖和AFP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大小与抗菌肽浓度呈正相关性;对正常成骨细胞未见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于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 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1),补骨脂素(psoralen,2),补骨脂定(psoralidin,3),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4),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5),大豆苷(daidzin,6)和尿嘧啶(uracil,7)。结论: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补骨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鉴定拳卷地钱中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的硅胶柱色谱/RP—HPLc/LC—ESI—MS方法。方法:拳卷地钱叶经过80%乙醇提取后,减压蒸馏,得粗提物。拳卷地钱叶粗提物用甲醇溶解后上硅胶柱,用甲醇-氯仿配比为25:1,25:2,25:3……2:25,1:25混合溶液洗脱,各洗脱液进行RP—HPLC分析,较纯的洗脱液进行LC—ESI—MS分析,为制备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单体提供指导。结果:氯仿与甲醇配比为25:15、25:16、25:17、25:18的洗脱液经过RP—HPLC分析为单一组分,tR为12.1min,与对照品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共注射进行RP—HPLC实验,发现峰高增加,tR为12.1min,UV[λmax为336/296(sh)/267nm]和IR光谱与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基本一致。LC—ESI—MS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品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分子量相同为446。结论:由此可以鉴定该洗脱组分为芹菜素-7-0-β-D-葡萄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