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18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脾丸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采集60例应用温脾丸治疗有效的病案,分析其年龄、病史、体质量指数、症状、体征和疾病谱。结果:温脾丸多应用于青壮年患者,体型正常或偏胖,病程较长者。温脾丸主治中医方面病证多为脾胃系病证,如脾虚湿阻气滞、便秘、不寐等;主治现代医学方面的疾病多为消化科、神经科疾病,如便秘、失眠症、慢性肠炎等。温脾丸所对应的证候类型属寒热错杂证。结论:温脾丸的主治病机为上热下寒、中焦积滞,与常用的乌梅丸有一定的相似性,重点区别在中焦状态。若以一元论的思维理解温脾丸的方证规律,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亚滨教授从“伤寒最多心病”立意,通过总结《伤寒论》一书对于心病的脉证及遣方用药,指出六经辨证体系对于心病证治具有指导意义。六经辨证是涵盖了八纲以及脏腑经络辨证的学说,能够指导着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的辨证论治。文章整理周亚滨教授在基于六经病证分论的基础上,临证上运用六经辨证思维论治心病的辨证经验,用药上可概括以和、温、补、清、下法为多。  相似文献   
3.
方证关系是中医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方证相应学说是方证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被应用在包括医学在内的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对运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小柴胡汤方证关系的研究进行分析综述,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小柴胡汤方证的理解,为小柴胡汤的临床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经气津互化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气与津皆生于水谷,气生于水,水化于气,津即为水。由于气津互化的密切关系,故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即所谓水化于气,亦能病气;气生于水,亦能病水。因此,太阳经气可概括为两大功能,即卫外和气化,是由气津互化而体现的;阳明气津之间,表现为相互制约;少阳经的气津互化,关系到少阳气机的条达舒畅及三焦水道的通调运使;太阴脾气的健旺,可使津液化生有源;少阴心肾精血充沛,滋养有时,才可使心肾之气化生有源;而厥阴之气的条达顺畅,又可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小建中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是《伤寒论》中两个重要的方证,而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理解其内在机理,无论对于《伤寒论》本身的研究,还是对于临床应用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该病的诊断越来越明确,治疗方法多有牵引、针灸、理疗、穴注等,具体到针灸治疗本病症,则多从足太阳、足少阳、足少阴论治,笔者从六经辨治本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分经论述如下。1太阳证(1)表现:恶寒,全身酸胀不适;或恶风汗出,腰背有僵硬感;或腰臀部及下肢后外侧牵强不适;更甚者脊柱和腰部像折断一样疼痛,下肢不能运动自如。查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缓或弦。(2)处方:合谷、列缺、外关、后溪、风门、膀胱俞、委中、昆仑、京骨、大钟、金门等。以泻法为主。(3)方义:太阳…  相似文献   
7.
“方证相关”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是方剂学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命题,已成为临床防治疾病的最基本技术规范。方药与病证一脉相承,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或针对性。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ve disease,MND)是神经科的疑难病症,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我们基于中医学“方证相关”的内涵,即“方证相关”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础上探求与患者疾病及其病变状态高度契合“最佳匹配方”,并趋向兼合具体定量、微观精确的临床思想体系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  相似文献   
8.
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看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均未取得满意疗效,笔者从六经辨证的实质、结合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探讨以六经辨证理论为指导、以六经厥阴病理为原则、辨证治疗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9.
以六经病症的不同特点探讨分析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各经小便不利的原因,兼论其相应治法,为该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思维在"方证对应"研究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现代医学领域的运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运用越来越广。"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而"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