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46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916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enicillin started with difficulty before 1949 and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n 1951,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Zhang Weishen, as the only Chinese scientist who had been trained and worked in a penicill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many years, overcame many difficulties and returned to China. In 1953, with the efforts of Zhang Weishen and his colleagues, China realized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 alleviating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masses. Antibiotics has also become the first discipline to achiev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New China. In the mid-1950s, the technical breakthrough in the localization of lactose substitutes marked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raw materials of the penicillin-producing culture medium, which paved the way for the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tibiotic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and affordable drugs fo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atients in China, and China has since ended the humiliating history of the “Sick Man of East Asia".  相似文献   
2.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位的认识,学者们众说纷纭,主要涉及肺、肝、脾、肾、胃、冲任等。本文对其病位在“肺”“胃”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以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文献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确定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变脏腑,提取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从而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位,讨论本病的发生与肺胃的相关性,加深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相似文献   
3.
4.
王青  杨玉莹  吴显文 《河南中医》2020,40(3):356-359
导致血不利的原因一是不足,即由于气、血、津、液等物质的缺乏致无源行血;一是不通,即水、湿、痰、饮、瘀、食积、火郁、内风、外伤等病理因素阻滞,致血行不畅。血瘀经脉之内,则水亦瘀积脉中,致脉络胀满,形成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者,金刃本已损伤血脉,术后的放疗、化疗又属祛邪之法,故机体元气受损,气虚无力行血,血运行不畅,导致患侧上肢水肿。故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时,应当血水同治,即活血利水之法要贯穿始终。先病血而后病水者,可以活血化瘀为主,利水为辅;先病水后病血者,则以利水消肿为主,酌加活血养血之品。但需要注意的是:①临证时切不可拘泥于单纯的活血利水法,而忽视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患者机体本身的状况。②临证勿忽视五脏与血、水的关系,以及肺、脾、肾、三焦与水肿的内在关系。③可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审证求因,标本同治。BCRL术后宜补气活血,通脉利水;术后兼化疗者可疏肝健脾、利水消肿;早期可在活血利水基础上,侧重利湿消肿,后期多湿聚为痰,治疗侧重化痰软坚。  相似文献   
5.
张謇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 ,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在江苏南通的教育实践成就卓著 ,极富特色。他较早地提出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创造了“以实业辅助教育 ,以教育促进实业”的成功模式 ,反映了教育从边缘走向经济中心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张謇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验方胃久灵对大白鼠的两种急性溃疡模型、一种慢性溃疡模型及两种胃炎模型用药治疗,证明胃久灵确有抗溃疡抗胃炎作用.其中对慢性溃疡的治疗作用较为突出.经急、慢性毒性实验,未见对重要脏器有任何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介绍魏品康教授治疗脊髓炎后遗症一则,以化痰通络法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一生善治伤寒、温病与各类急证 ,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尤精于热病的善后调理 ,究其辨证立法的本质内涵而言 ,仍不离辨证施治的主旨。所论调理措施主要有药物调理、饮食调理、精神调理 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 :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帖”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 ,传承至今 ,计 45 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 ,传有“末药”等名方 ,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子和擅用攻法 ,但他不排斥补法。对于补法 ,他有独到见解。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张子和论补的观点 :①少用、慎用温补药 ,主张寒补 ;②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下中有补 ;③药物攻邪 ,食物补正 ;④辨证施治 ,纯虚当补。张子和的观点 ,有助于临床医生及世人正确理解和运用补法 ,避免乱用补法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