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脂质微泡评价睾丸完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制备普通脂质微泡(MB)和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微泡(MBp)。3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0.5 h组、1 h组、2 h组、4 h组,每组6只,在缺血/再灌注术后行MB和MBp的双侧睾丸造影(间隔20 min),经过4~5 min待健侧睾丸实质中MB或MBp完全消失,测量术侧睾丸第一帧超声造影的声强度(F-P,10-5AU)。随后将术侧睾丸取下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MBp造影图像显示各IRI组术侧睾丸F-P值分别大于各组的MB(P均0.05),并在2 h[MBp(8.34±1.20)10-5AU,MB(1.87±0.25)10-5AU]最高。对照组术侧睾丸MB、MBp声强度未见明显差异(均为0 AU)(P0.05)。免疫组化示对照组睾丸血管内皮无明显P-选择素表达,而IRI组P-选择素表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多。结论:携P-选择素抗体靶向微泡超声造影能够评价睾丸IRI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聚乳酸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可  尤志学 《江苏医药》2007,33(8):825-827
目的 探讨可吸收聚乳酸医用膜对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预防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5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子宫、输卵管浆膜面人为制造创伤.实验组以可吸收聚乳酸医用膜敷贴创面;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于术后2、4、6、8和12周肉眼观察两组粘连情况,并进行病理学形态的观察.结果 术后第2、4、8和12周实验组粘连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实验组炎症反应轻微,成纤维细胞增生不明显;电镜下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较小,细胞器不发达.结论 可吸收聚乳酸医用膜可有效屏蔽炎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的积聚,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有效地降低大白兔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减轻粘连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供体与受体的骨髓移植来诱导受体对供体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方法30只雄性和30只雌性新西兰大白兔分别作为供者和受者,随机配对,将30对大白兔再随机分为5组,即无处理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骨髓移植(BMT)组、实验组(照射+BMT)和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每组6对。受者给予7Gy的全身照射(TB I),24小时后耳缘静脉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5天后再次回输相同供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两次总的细胞数量为l~1.5×108/kg,在第二次回输细胞的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时间、对第三方皮肤的排斥反应及对供体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并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嵌合体的形成。结果单纯照射和骨髓移植不能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没有形成供受者混合嵌合;实验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45.83±3.97 d)比无处理对照组(10.83±0.75)、单纯照射组(12.5±1.0488)、单纯骨髓移植组(11.33±0.8165)、无关皮肤供体对照组(12.17±1.169)明显延长(P<0.01)。结论对大白兔模型,采用全身照射加大剂量骨髓移植的方法,可形成较长时间的混合嵌合,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肺损伤大白兔模型的构建及多层螺旋CT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  刘佰弘  李鑫欣 《医学综述》2008,14(22):3503-3506
目的研究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的制作方法,结合病理学改变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分别以30、40、50Gy剂量行右肺2/3面积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2、4、6、8周分别行MSCT检查并作pulmo曲线分析。结果动物模型可安全建立,MSCT能够清晰显示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纤维索条影。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肺泡腔厚度增厚明显,尤以50Gy照射损伤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分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各时间点右肺密度显著高于左肺。结论大白兔右肺一次30、40、50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的急性模型,且50Gy照射损伤最为明显。MSCT可以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术前依据动物的全身状态和生活习性特点选择健康动物,并测定基础体温作为术后对照基点。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和治疗休克。术后予以全面而合理的营养,依据体温变化给予相应处理。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平稳耐受了骨移植手术,术后平均生存期大于3个月,手术部位骨组织和切口均愈合良好,达到了实验设计要求。结论:系统总结实验动物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制定相匹配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是保证创伤性动物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对缺血坏死股骨头压力负荷的影响.方法 取20只大白兔共40只股骨头通过注射盐酸及激素制模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DR摄片观察坏死股骨头骨质密度,将股骨头密度出现囊变及塌陷改变的21只股骨头,全部行DSA检查了解血供变化情况,再随机分为3组,第1组5只作病理切片检查,第2组8只做骨水泥注射,第3组8只作为对照,将2、3组进行压力负荷实验.结果 DR摄片股骨头密度不均匀出现囊变及塌陷改变的15只大白兔共21只股骨头,其中盐酸造模组有8只大白兔8只股骨头,激素造模有7只大白兔13只股骨头,DSA检查可见坏死股骨头供血动脉减少.管径变细,血流减少,病理切片表现坏死区域有骨髓细胞碎片的积聚,出现空骨陷窝或骨细胞核固缩的骨小梁,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注射骨水泥(PMMA)8只均获成功.压力负荷实验两样本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05).结论 股骨头内注射PMMA可显著增加压力负荷,对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土牛膝提取物对大白兔急性咽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8只大耳白黑眼兔(WHBE)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0倍、20倍的土牛膝提取液及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7 d,然后建立家兔声带炎症模型,观察、测试各组家兔炎症发生情况。结果各土牛膝剂量组急性咽喉炎好转度好于模型组,且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土牛膝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家兔急性咽喉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得到两种不同涂层镁合金(分别为钙磷涂层镁合金及钙磷银涂层镁合金)并进行兔下颌骨内植入试验,以评价微弧氧化所得不同涂层镁合金及未处理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微弧氧化得到的两种镁合金植入体及未处理镁合金在无菌手术条件下,植入哈尔滨大白兔的下颌骨内,4、8、12周分批处死后取材。本文主要通过对4、8、12周组的肝肾病理切片检测,描述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进入数据分析阶段,三种镁合金植入物均未对实验动物的肝、肾产生损害。结论:三种镁合金植入物的肝、肾病理学检测,均未发现对肝、肾造成不良影响,提示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定剂量银离子的加入是安全的。这为镁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骨修复及骨固定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卡氮介稀释剂对正常大白兔脑组织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一个不至明显损害正常脑组织的卡氮介(BCNU)的合适剂量,进而应用于临床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选择十只纯种大白兔分三组,Ⅰ号两只每次将1ml生理盐水注入兔脑作为对照,Ⅱ号四只应用BCNU稀释剂(1ml)30.5mg/m^2、61mg/m^2、91.5mg/m^2、122mg/m^2、152.5mg/m^2每周递增浓度注mg/m^2入兔脑,Ⅲ号四只均一次性注入未稀释BCNU152.5mg/m^2,分别观察其临床表现,头颅CT及脑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Ⅰ号连续5周无异常反应,CT及脑组织病理无明显异常改变:Ⅱ号一只第一周注药后30min死亡,CT、扫描示脑内出血其余三只第五周后无明显异常,CT扫描正常、病理结果脑细胞稍有变性;Ⅲ号兔脑内注入未稀释BCNU152.5mg/m^2,有三只立即出现昏迷,一只四肢瘫痪,处死后病检脑细胞轻度水肿。结论 合适剂量及浓度的BCNU不会对正常兔脑细胞造成明显损害.可用于脑胶质瘤术后瘤腔内的直接化疗。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大白兔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模型,探讨抗GBM肾炎的发病机理。方法:动物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白兔注射羊抗免肾毒血清,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并测定尿蛋白、血肌酐的水平,2周后宰杀大白兔,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大白兔注射肾毒血清后48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2周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纤维素沉积与纤维素样坏死,新月体数明显增加;间质中可见炎细胞浸润,小管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而无明显间质纤维化或小管萎缩。免疫荧光检查见羊抗兔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状分布。观察期间大白兔血肌酐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羊抗兔肾毒血清注射能引起大白兔抗GBM肾炎的肾脏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新月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