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30篇
  免费   3289篇
  国内免费   921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133篇
妇产科学   262篇
基础医学   1069篇
口腔科学   464篇
临床医学   5562篇
内科学   1968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808篇
特种医学   23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3篇
外科学   2100篇
综合类   11358篇
预防医学   4172篇
眼科学   215篇
药学   5943篇
  97篇
中国医学   4919篇
肿瘤学   5489篇
  2024年   318篇
  2023年   1250篇
  2022年   1137篇
  2021年   1490篇
  2020年   1331篇
  2019年   1385篇
  2018年   709篇
  2017年   1263篇
  2016年   1459篇
  2015年   1535篇
  2014年   2515篇
  2013年   2366篇
  2012年   3028篇
  2011年   2932篇
  2010年   2528篇
  2009年   2306篇
  2008年   3508篇
  2007年   2543篇
  2006年   2011篇
  2005年   2386篇
  2004年   1634篇
  2003年   1408篇
  2002年   1095篇
  2001年   960篇
  2000年   760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24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416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寒战、发热、腹痛"于2018年12月15日入院,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0年前行肾移植)、高血压病(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病性贫血、消化性溃疡,1个月前因缺血性心脏病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入院时使用药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 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 ERAS 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1 月至2018 年 10 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 92 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 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 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 组 53 例,对比两组围术 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 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 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 组,总切口长度更短 [(6.7±1.1)cm 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 [(22.2±5.2)h 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 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 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7.0±1.7)d 比(8.1±2.1)d,P=0.010],且术后 2~4 天疼痛评分更低(P < 0.05)。 结论 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 ERAS 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 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40.1%、26.0%和62.6%、30.6%、2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音嘶哑、cN分期、cTNM分期、GTV-横径(GTV-D)和GTV-体积/长度(GTV-V/L)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声音嘶哑、cTNM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全组有75例(41.9%)患者出现复发,61例(34.1%)远处转移,其中19例(10.6%)为合并复发和远处转移。75例复发患者中64例(85.3%)患者为单纯食管复发,4例(5.3%)为单纯淋巴结复发,另7例(9.3%)患者为食管合并淋巴结复发。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6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周边组织/器官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NI确实可行,其失败主要模式仍为食管复发;治疗前声音嘶哑、GTV-D和GTV-V/L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和近期疗效不佳为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肿瘤周边组织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失败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于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诊治73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观察本组患者摆位误差。结果本组患者摆位左右方向误差为(0.172±0.155)cm、头脚方向误差为(0.200±0.182)cm、腹背方向误差为(0.193±0.170)cm,均较小。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定位技术在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中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摆位误差小,可保证治疗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预防接种门诊在工作时间的接种量变化规律进行数据研究并验证人工与手机分时段预约干预效果。方法运用北京市南苑社区接种门诊、槐房社区接种门诊、西长安街社区接种门诊、马家堡社区接种门诊、鑫福里社区接种门诊、南苑村社区接种门诊、新宫社区接种门诊和花乡社区接种门诊截至2015年3月的数据制作接种量分时段变化规律曲线,利用人工预约和手机预约方式对8家接种门诊进行分组,比较采用人工预约的3个接种门诊和采用手机预约的5个门诊之间在接种量分布变异系数、家长滞留时间、接种速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的干预效果差别。结果北京市八家接种门诊的时间—接种量分布曲线基本呈正态分布。在进行干预后,未进行干预组在分时段接种量数值平均变异系数[0.62±0.04比0.57±0.03、0.53±0.03]、接种量峰值前后1 h接种量占总接种量的比例[(51.3±2.2)%比(45.6±2.8)%、(41.0±3.3)%]、家长在预防接种门诊平均滞留时间[(39±5)min比(35±5)min、(26±5)min]、预防接种门诊内平均等待家长数量[(32±6)个比(29±6)个、(23±6)个]、预防接种门诊最高接种速度[(96±5)针次/h比(83±5)针次/h、(76±5)针次/h]、医务人员平均空闲时间[(59±7)min比(47±9)min、(31±8)min]显著高于人工预约干预和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显著高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P<0.05)。人工预约干预组变异系数平均减小比例显著低于手机客户端预约干预[(8.1±1.4)%比(14.5±3.5)%,P<0.05]。结论接种量在工作时间的不均衡分布是存在多年的问题,人工和手机两种预约干预手段都有改善效果,尽管两者均还有一些缺陷,手机预约的干预方法拥有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