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静脉窦高压致硬膜血管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静脉窦高压后硬膜血管变化及其静脉窦高压在硬脑膜动静脉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110只,随机分为静脉窦高压组(85只)和假手术组(25只),将静脉窦高压组85只大鼠闭塞左侧横窦和上矢状窦前1/3,并吻合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制成静脉窦高压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单纯解剖相应的颈部血管和硬脑膜窦,但不行吻合或闭塞。术后90d,随机取7只静脉窦高压组大鼠和5只假手术组大鼠,行硬脑膜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观察硬膜血管的状况。结果术后90d静脉窦高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硬膜血管数分别为(10.7±1.5)条/mm,(10.3±0.6)条/mm,差异无显著性。在静脉窦高压组中1只大鼠有硬脑膜动静脉瘘,其形态和结构与生理性动静脉短路类似。结论大鼠静脉窦高压一段时间后,颅内硬膜血管无明显增生。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形成很可能是由动静脉间的短路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2.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特别是出血量大者,可迅速引起颅内高压,脑疝而死亡。我院自2000年至今共收治2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危重患儿,均经儿科保守治疗,病性明显加重,而转脑外科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颅内高压是小儿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及时诊断和治疗颅内高压是关键,现将本科住院36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容注射液降低脑卒中颅高压的效果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病人60例随机(按入院单双数)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快速输注20%康容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病人均进行连续的颅内压监护,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12例,进步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0例,进步11例,无效3例;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用药前和用药后治疗组的尿素氮、肌酐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有4例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康容注射液具有与甘露醇相同的降颅内压效果,对肾脏无毒副作用,临床上可用于降低脑卒中引起的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5.
李恩艳 《新医学》2005,36(6):354-354
患儿女,8个月.因哭闹不安伴前囟隆起半日于2004-10-23入院.患儿入院前半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不安,不能安静入睡,伴恶心、呕吐两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无腹泻及咳喘,体温37.3℃,无惊厥及呼吸困难,同时家长发现患儿前囟隆起,未经特殊治疗而入院.患儿为顺产,出生后一直情况良好,按时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6.
韩洁  王海燕 《吉林医学》2004,25(11):3-5
目的:总结并发症状性癫痫的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科1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控制癫痫发作、有效降温,12例治愈,1例遗有神经功能缺损,1例死亡。结论:严密观察病情,防治颅内高压及癫痫发作,加强基础护理,对该病的转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颅内压增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征候群。小儿重症肺炎常常存在多脏器功能损害,而颅内高压则是小儿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儿创伤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部轻微外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偏瘫,多无意识改变及颅内高压症状,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所致,其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表现不易区别,容易误诊。我院自1995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18例创伤性脑梗死患儿,对其发病原因、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以总结其临  相似文献   
9.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甘露醇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颅内高压患者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每日颅压,计算最高颅压与最低颅压间的差值(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最高颅压时的心率、血压以及降至最低颅压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最低颅压平均值为(213·4±66·8)mmH2O(83·5~364·5mmH2O),患者的颅压水平从入院至最低值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平均值为(1870·8±861·9)ml(375~4000ml)。降颅压效果与最高颅压时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和心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甘露醇用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甘露醇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但是用到一定的剂量后,便不再有降颅压作用。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降颅压的效果好。患者年龄越小,降颅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光导纤维传感器装置技术硬脑膜外ICP监护颅脑损伤96例,经临床证明,对颅内高压病人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6例中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6~63岁,平均年龄41.3岁。手术治疗者67例,其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20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10例,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37例;保守治疗者29例,其中急性硬脑膜外血肿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8例,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10例,弥散性轴索损伤2例及原发脑干损伤4例。按格拉斯哥(GCS)分级3~5分28例,6~8分34例,9~12分16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