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五味子酚(Sal)对大鼠嗜中性白细胞(Neu)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Sal 1,10,100μmol·L~(-1)剂量依赖性抑制Neu功能,Sal 100μmol·L~(-1)使Neu表面伪足和皱褶消失,并可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cAMP水平.结论:Sal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MP水平及细胞表面形态抑制Neu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IL 2和IL 4作用下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3在人生发中心 (germinalcenter,GC)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功能特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GCB细胞上CCR3表达和在CCR3配体eotaxin作用下B细胞的凋亡 ,实时定量RT PCR和Northernblot法检测GCB细胞内CCR3mRNA的表达 ,淋巴细胞趋化和黏附试验检测B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能力。结果 人GCB细胞极低表达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3,经IL 2和IL 4作用后 ,GCB细胞高表达CCR3,但此时CCR3不能在其配体作用下诱导GCB细胞的趋化和黏附功能 ,而是诱导GCB细胞凋亡。结论 IL 2和IL 4联合诱导人GCB细胞CCR3表达 ,CCR3可能具有死亡受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趋化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趋化性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炎症性细胞向损伤处的迁移。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是以Th1型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RA的滑膜组织及关节腔滑液中含有大量的趋化性细胞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则在T细胞、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细胞上高表达。趋化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在RA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众多抗趋化性细胞因子或抗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已经开展 ,这也为RA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细胞伪足形成与微丝骨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趋化是原生动物最基本、最原始的运动形式。目前,很多学者研究免疫细胞及癌细胞的趋化性,并揭示了伪足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其形成与细胞骨架的关系。普遍认为,细胞伪足的形成源于其细胞骨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在体外对人Tc1和Tc2亚群细胞内Ca2 + 浓度变化的影响 ,从PBMC中分离纯化CD8+ T细胞 ,在特定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抗体作用下 ,体外定向诱导出能长期培养的Tc1和Tc2细胞系 ,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后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趋化性细胞因子刺激前后 ,细胞内Ca2 + 浓度的变化。发现受SDF 1作用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浓度变化均不明显 ,而IP 10刺激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水平在短时间内明显上调 ,且在Tc1胞内的上升幅度远高于Tc2细胞 ,在MIP 1β刺激后 ,也观察到类似趋势 ;受Eotaxin刺激后 ,Tc1及Tc2细胞内Ca2 + 水平均有微小上升 ,在Tc2细胞内的上升幅度略高于Tc1细胞。说明Tc1和Tc2细胞受趋化性细胞因子作用后 ,细胞内Ca2 + 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且与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CD4分子是HIV—1感染靶细胞的主要受体,但单纯CD4分子对于病毒进入细胞既不是充分的,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例如一些高水平表达CD4蛋白的人类细胞,包括未分化的CD4^ 单核细胞,对HIV的感染并不敏感。人-人细胞杂交以及人CD4^ 细胞与啮齿动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提示,除CD4分子外,细胞膜上的其他某些分子也是HIV进入细胞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体外长期培养的人Te1和Tc2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将新鲜分离的PBMC在特定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抗体存在条件下,定向诱导为Ⅰ型和Ⅱ型T细胞系,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并以膜表面及胞内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不同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①在Ⅰ型和Ⅱ型T细胞整体水平上,CXCR4的表达水平接近,CXCR3和CCR5的表达在Ⅰ型T细胞明显高于Ⅱ型T细胞,CCR3在2种T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但在Ⅱ型T细胞的表达略高于Ⅰ型T细胞;②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Tc1和Tc2亚群细胞的表达与上述结果类似,即CXCR的表达水平接近,CXCR3和CCR5的表达在Tc1高于Tc2,CCR3的表达水平较低,但在Tc2则略高于Tc1。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Tc1和Tc2亚群的表达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对趋化性细胞因子I-TAC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霉酚酸(MPA)对趋化性细胞因子I-TAC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分别在IFN-γ加入之前、同时、之后加MPA于培养的ECV-304细胞中,以RT-PCR检测其I-TAC mRNA的表达水平。PBMC经不同浓度MPA(10、100、1 000ng/ml)处理12 h后,采用微迁移板技术观察MPA对I-TAC趋化作用的影响。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PA(10、100、1 000ng/ml)对I-TAC促PBMC增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加入MPA处理的各组,其I-TAC/GAPDH比值均显著地小于对照组(P<0.01),而MPA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PA处理组PBMC的迁移指数和MTT试验的A值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提示,MPA对I-TAC在内皮细胞上表达及其趋化、促增殖功能具有抑制作用。MPA的这些新发现的功能可能是霉酚酸酯(MMF)抗移植排斥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异位性皮炎患者循环T细胞激活表型和化学趋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异性皮炎患者循环T细胞的体外细胞生物学功能,和阐明T细胞在异位性皮炎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运用48孔微型化学趋化装置,测定21例异位性皮炎患者与20例正常人的纯化T细胞对白细胞介素8(IL-8)的化学趋化反应,同时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T细胞表面HLA-DA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等激活表型,以及用ESKSA法测定血肖IL-8水平。结果:(1)异们性皮  相似文献   
10.
远处转移是乳腺癌致死和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而在乳腺癌转移中,趋化性细胞因子扮演着重要角色,乳腺癌细胞高表达某些趋化性细胞因子及某些受体,通过趋化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吞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促使癌细胞侵入正常组织及血管生成,形成转移肿瘤。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研究较多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及趋化性细胞因子RANTES、IL-8、MCP-1等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