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Thyrocytes expressing MHC class Ⅱ molecules were separated from transgenic mice and were co-cultured with autologous spleen T lymphocytes. T cells did not proliferate and were not activated, but CD4+ T cells were promoted into apoptosis.  相似文献   
2.
Thyrocytes expressing MHC class Ⅱ molecules were separated from transgenic mice and were co-cultured with autologous spleen T lymphocytes. T cells did not proliferate and were not activated, but CD4+ T cells were promoted into apoptosis.  相似文献   
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RB1 and DQ alleles and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ype 1 diabetes in North Chinese children.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mplify the second exon of DRB1 and DQ alleles, after which sequence specific olignucleotide probe (SSOP) dot blot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mplified products. Results DRB1*0301, DQA1*0301, DQB1*0201 alleles and DRB1*0301-DQA1*0501-DQB1*0201 haplotyp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hile DQA1*0103 and DQB1*0601 allel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DR4 and DR9 haplotypes in patients and contro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DR3/DR4 and DR4/DR9 heterozygo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Conclusions DRB1*0301, DQA1*0301 and DQB1*0201 confer susceptibility while DQA1*0103 and DQB1*0601 confer protection to type 1 diabetes. DRB1*0301-DQA1*0501-DQB1*0201 haplotype offers a predisposition to type 1 diabetes in North Chinese. Although the distribution of DR4 and DR9 in patients and control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R3/DR4 and DR3/DR9 heterozygot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showing that the susceptive effects of DR3 and DR4 or DR4 and DR9 haplotypes could be added u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裂解期蛋白BZLF1和BILF1是否能够抑制人B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表达。方法 用佛波酯(TPA)和丁酸钠(NaB)诱导Raji细胞促使EBV激活进入裂解期,用Western bolt检测EBV裂解期的标志物BZLF1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电穿孔转染质粒过表达BZLF1和BILF1蛋白及siRNA技术敲低BZLF1和BILF1蛋白表达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olt检测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 TPA/NaB能够诱导EBV激活进入裂解期,EBV进入裂解期后BZLF1和BILF1基因过表达。EBV进入裂解期以及过表达BZLF1和BILF1后,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特异性siRNA可以阻断BZLF1和BILF1对Raji细胞MHCⅡ类分子和MHCⅠ类分子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EBV裂解期蛋白BZ...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简便的H-2基因检测方法。方法针对近交系小鼠的H-2D区和H-2K区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DNA扩增,扩增产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确定H-2基因型。结果通过PCR反应扩增小鼠H-2D区和H-2K区的基因产物,可以区分不同的近交系小鼠的H-2基因型,进而可以区分出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小鼠。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学检测,弥补了过去各种方法的不足,并且PCR方法还具备快速、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普遍推广并易于和国际接轨等优点。所以通过PCR方法可以进行小鼠H-2基因型检测。  相似文献   
6.
CIK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促进患者免疫系统的重建、消除残留病灶及骨髓净化都具有良好效果。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细胞)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诱导而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大量研究表明CIK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限制性免疫效应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露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CIK细胞的一些基础研究现状及近年的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人类迄今所知多态性最丰富的基因系统,HLA系统不仅是人类的遗传标志,而且还与免疫调控及许多疾病相关.HLA等位基因的分布有明显的人种和地区差异.为了解山西地区汉族人群HLA等位基因多态性特征,我们将山西地区的7440名汉族骨髓供者的HLA基因分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不同个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会出现不同的疾病过程,普遍认为这与HBV本身无关,而与个体的免疫反应状况有关,而后者主要取决于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MHC的基因产物,其中HLA-DRB1多态性最为复杂,在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析,从基因水平探讨免疫、遗传因素在乙型肝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逆抗原表达载体,以获得理想的肿瘤疫苗。方法运用RT-PCR方法合成MAGE-3cDNA,分别将RANTES基因分泌段前导序列和受体Fc段克隆至MAGE-3cDNA两端(pS-MAGE-3-Fc)再转染入DC表达,将致敏的DC与外周血T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观察产生的免疫效应。结果转染pS-MAGE-3-Fc的DC诱导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转染pMAGE-3的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逆抗原策略是理想的肿瘤疫苗策略,能够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