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0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884篇
内科学   381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3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7篇
综合类   1549篇
预防医学   1214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438篇
  13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孕产妇尿失禁(UI)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盆底肌训练是UI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前期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发现相比于常规宣教,基于移动医疗APP的盆底肌训练并未显现出预防优势,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目的 本研究拟对一项基于APP的妊娠期盆底肌训练的干预研究的阴性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UI预防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获益的亚组人群。 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前期开展的一项RCT,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6—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产科门诊招募了126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有爱屋"APP进行尿失禁自我管理,干预周期为2个月。产后42 d随访时收集两组产后相关资料,包括产后42 d UI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发生UI为结局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混杂因素及其与干预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后UI发生的影响。针对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能从APP干预中获益的亚组人群。 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史、入组时存在UI、Broome盆底肌自我效能量表(BPMSE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是产后发生UI的危险因素〔OR=15.897,95%CI(4.724,53.495),P<0.001〕;BPMSES得分与干预方式的交互作用可影响产后UI的发生〔OR=1.034,95%CI(1.017,1.05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存在UI症状的孕妇,干预组产后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8,P=0.041);入组时不存在UI症状的孕妇,两组产后U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284)。 结论 推荐有UI症状的孕妇使用"有爱屋"APP或许可预防产后UI的发生。而对于妊娠期没有UI症状的人群使用"有爱屋"APP预防产后UI发生的证据尚不充分。另外,不管有无UI症状,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高的孕妇有望从APP干预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代表的贵州省“互联网+”远程医疗体系建设背景与规范、技术支撑及其成效,探索适合省情的远程医疗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联通,具有可行性、推广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远程胎儿监护是应用互连网及计算机技术,孕妇在家中或远程监护终端将胎心监护图形传输到中央监护站,医生即可通过电脑或手机APP远程判读。对高危孕妇实行远程监护,便于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和及时处理,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74-3076
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6个月时观察组的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均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适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脑氧代谢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较好,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招生工作已经全面进入了远程网络招生之时,为方便考生能及时准确地查询到是否被我院录取及录取的详细信息,本人设计了齐医录取查询系统,应用在我院招生信息网中。本文介绍了基于ASP和数据库技术的录取查询系统的设计过程。1设计原理1.1ASP的工作机制ASP(即ActiveServerPa  相似文献   
8.
脑积水患者一旦出现昏迷,病情往往危重,变化急骤,死亡率高。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同时,应作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准备好抢救器材和药品,积极组织抢救,预防并发症,做好特护记录,努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使患者早日清醒。  相似文献   
9.
我科对2001~2003年1月期间198例重症心电监护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整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玉岩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350-3350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62岁,以“胸闷2年,加重伴晕厥”为主诉入院,诊断冠心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等药物,近2天来病情加重伴晕厥,四肢抽搐。查体:T37℃,P40次,分,R15次,分,BP16/10kPa。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并结性逸搏心律。血脂及血生化检查基本正常,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防止阿一斯综合征发作。用提升心率药物,持续心电监护,完善各种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