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1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425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患者,女,5岁.因右颈部肿物2个月,曾用"先锋霉素V"静脉点滴治疗2周无效入院,无结核病病史.  相似文献   
2.
用5只于左侧颈部食管壁内注入 HRP 溶液,通过 HRP 逆行追踪法研究颈部食管的交感神经支配,结果表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食管壁内,其标记细胞位于双侧脊髓的胸1~3节段,以胸2节段最多(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6.45%),注射侧占优势。标记细胞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约占95.02%),其次为侧索、中介核、前角腹后外侧核。其细胞形态不一,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占标记细胞总数的90.4%)。2.支配颈部食管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星状神经节(约占61.99%),余者位于双侧颈前、中和2~5胸交感节内、以小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受体激动剂对脊髓损伤后膀胱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雌性18只,其中正常假手术组5只,脊髓损伤组13只。术后6~8周,氯醛糖麻醉下,在颈动脉及膀胱内置管,连接压力感受器,记录诱发膀胱收缩的膀胱容量阈值、膀胱容量、剩余尿量、排尿量和血压。静脉注入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0.3~30μg/kg)或5-HT1B/1D受体激动剂GR-46611(0.03~300μg/kg),得到剂量-效应曲线后再给予5HT1A受体抑制剂WAY-100635(300μg/kg),比较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正常使用8-OH-DPAT后,膀胱容量阈值、膀胱容量、剩尿量均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OH-DPAT和GR-46611均能使脊髓损伤的膀胱容量阈值、膀胱容量、剩余尿量增加,且效应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Y-100635能抵消8-OH-DPAT的作用,但对GR-46611无影响。结论5-HT1A和5-HT1B/1D受体激动剂能改善慢性脊髓损伤后的膀胱过度活动,增加膀胱容量。  相似文献   
4.
抓病是一种自限性感染性疾病 ,临床罕见 ,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抓病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 ,男 ,5 1岁 ,5天前无意中发现颏部无痛肿物 ,约板栗大小 ,无明显增大及其他不适 ,曾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者既往体健 ,不嗜烟酒 ,否认传染病史 ,2月前曾被自家抓伤颏部皮肤 ,无特殊症状 ,亦未做特殊处理。临床检查 :面部对称 ,颏下区轻度膨隆 ,皮肤表面无溃疡及色素沉着 ,亦未见疤痕 ,皮温正常 ,皮下可触及 3.5cm× 3.0cm× 3.0cm大小肿物 ,质中偏韧 ,活动度良好 ,界清 ,与基底无粘连。局部麻醉行颏部包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颏下三…  相似文献   
5.
猫抓病误诊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又名抓热(cat—scratch fever)、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benign lymphorticulosis)。是一种由接触,被抓或咬伤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开始在接触部位发生丘疹或脓疱,以后局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随着宠物的增多,抓病也越来越多。为增加对此病的认识,我们将近5年来9例误诊的抓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猫抓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菊芳 《现代医学》2003,31(2):119-120
目的 探讨抓性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 对7例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为:(1)淋巴结肿大呈融合状;(2)肿大的淋巴结呈靶样改变;(3)淋巴结境界较清晰,有包膜;(4)彩色超声显示符合淋巴结炎的血流变化。结论 抓性淋巴结炎的声像图特征虽无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采用脑立体定向和脑内微量注射技术研究了延髓嘴侧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活动(RNA)的影响。结果表明: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l,0.5μl),可显著升高平均动脉压、增加心率和增强肾交感神经活动,并存在量-效间的正相关关系。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后,不影响上述结果。静脉预先给与α-受体阻断剂(Regitine,5mg/kg),能显著抑制ET-1的上述升压作用。放射免疫观察到,rVLM内微量注射ET-1后,血浆精氨酸升压素(AVP)含量显著升高,其变化与血压变化呈显著一致。以上结果提示,(1)rVLM内ET-1参与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并显示有部位特异性;(2)该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实现,而与迷走神经活动无关;(3)rVLM内ET-1还可能激动下丘脑室旁核及视上核的升压素能神经元,从而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30例猫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抓病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30例抓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抓病发病年龄11-64a,平均年龄41a;男女之比1.3:1;发病部位:肘部17例,腋下23例,锁骨上3例,腹股沟1例,颌下1例。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病变淋巴结活检,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是诊治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9岁。因右腹股沟包块1周,疼痛2天,以腹股沟嵌顿性疝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痛苦面容,心肺阴性,腹软无明显肌卫,颈腋及左腹股沟未们及浅表淋巴结,右腹股沟中下段可扪及 4cm × 3cm × 2.5 cm包块,质中触痛,活动度差,挤压包块不回缩。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急诊氯胺酮麻醉下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包块位于腹股沟韧带旁,色泽暗紫,周围轻度粘连但包膜完整,旁有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完整耶下送病检。镜下见淋巴结组织结构破坏,多灶性中央坏死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绕以上皮样细胞层,…  相似文献   
10.
浙江地区习用中药猫人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使用沿革、品种及资源状况、真伪鉴别、成分和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量用法等方面对人参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