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候选功能基因。从多巴胺受体基因上寻找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功能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候选基因法)是目前最好的策略之一。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D3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美国塞莱拉遗传信息公司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在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上联合宣布,他们绘制出了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新的难题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那就是基因功能的研究以及怎样提高基因功能研究的效率等问题。对于一种基因,阐明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基因的结构与生物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新基因表达调节的机制,是目前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当前主要采用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发夹状小干涉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发夹状双链小干涉RNA对骨肉瘤细胞HIF-1的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效果?方法体外合成两对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分别针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位点。退火形成双链,插入pSilencer^TM neoU62.1真核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骨肉瘤SaOS-2细胞,观察HIF-lα基因的沉默效果。半定量RT—PCR检测HIF-1αmRNA的抑制程度,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IF-1α发夹状小干涉RNA真核表达载体。转录生成的发夹状小干涉能够特异抑制HIF-1α表达。RT—PCR结果显示针对HIF-1αmRNA序列的两个靶位点的沉默效果分别为69%和92%,免疫荧光显示转染后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免疫印迹显示两个靶位点的发夹状小干涉RNA分别使HIF-1α蛋白表达下降66%和90%。结论通过体内转录生成的发夹状小干涉RNA能够使骨肉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5.
Egr-1基因启动子介导肿瘤基因放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gr-1基因是一种即刻早期基因,其启动子可感受自由基、电离辐射等理化刺激,继而诱导Egr-1基因或其下游基因表达。对转染了Egr-1基因启动子启动的肿瘤杀伤基因的肿瘤细胞.实施局部照射可诱导基因表达,通过射线与基因的双重作用杀伤肿瘤。此方法既解决了外源基因靶向表达的难题,又降低了照射剂量.减少了正常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i)是细胞内由双链RNA诱导降解与其配对的特定mRNA的过程。细胞内双链RNA在酶的作用下,形成20-25碱基大小的小干扰RNA(si RNAs),由si RNAs进一步掺入多组分核酸酶并使其激活,从而精确降解与si RNAs序列相同的mRNA,抑制该基因在细胞内的翻译表达。介绍了RNA干扰的分子机制、制备方法、以及RNA干扰技术在功能基因组学、微生物学、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等研究领域里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催化亚单位 (GCLC)基因 5′端调控区域和相应转录因子的特性。方法 克隆 1 760bp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GCLC/pGL-3),利用外切核酸酶Ⅲ将大鼠GCLC基因的 5′端序列单向切成不同长度的缺失体,将所构建的GCLC-Luc及其 11个缺失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通过测量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确定该基因的调控区域,并通过转录因子分析软件分析出可能与这些调控区域结合的转录因子,最后通过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以明确该调控区的顺式元件和转录因子。结果 实验成功地克隆出大鼠GCLC上游调控基因及其报道载体GCLC-Luc及GCLC-Luc的 11个缺失体。将GCLC-Luc及其缺失体转染肺泡上皮细胞并分析荧光素酶活性:GCLC Luc(-1 758 /+2 Luc),缺失体 1(-1 231 /+2 Luc),缺失体 2(-1 108 /+2 Luc),缺失体 3(-1 087 /+2 Luc),缺失体 4(-876 /+2 Luc),缺失体 5(-745 /+2 Luc),缺失体 6(-705 /+2 Luc),缺失体 8(-613 /+2 Luc),缺失体 9(-595 /+2 Luc),缺失体 10( -403 /+2 Luc)和缺失体 11( -111 /+2 Luc)的荧光素酶值分别为(90 012±2 445)、(77 652±840)、(149 927±4 915)、(71 588±1 108)、(99 283±2 612)、(75 443±1 438)、(28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使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已深入开展 ,人类积累了大量的基因序列数据 ,而这些序列大部分缺乏明确的功能注释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加速基因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人们对于某个基因功能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分离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比较来确定 ,另一方面通过如反义抑制、目的基因超表达导致的共抑制等反向遗传学方法获得。而RNAi以其可大规模确定基因功能的优点 ,使其成为高通量分析日益增多的“新”基因的有效手段。1 RNAi的发现及特点很长时间以来 ,RNA仅仅被认为或者是作为mRNA分子起作用 ,或者作为翻译…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常见多发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相关基因研究近年来非常活跃。目前大多数研究采用候选基因法和全基因组扫描两种方法寻找与EH相关的基因.并有研究人员已开始进行有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本文对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EH候选基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4个与营养代谢相关基因(DL、Tr、Pe、P3)对BALB/c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个基因的反义核酸微量定量注入小鼠侧脑室。设反义核酸实验组、随机序列核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3次注射后于第4天取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DL和Tr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6项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e实验组、P3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4项和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3个反义核酸实验组(DL、Tr和P3)BABL/c小鼠的血中甘油三酯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是Tr反义核酸实验组的胆固醇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都超出正常值范围,进一步证明Tr基因与脂类代谢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上述3个反义核酸实验组(DL、Tr和P3)的血中葡萄糖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超出正常值范围,说明这些基因还可能与糖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