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是继时飞法和相位法2D磁共振血管成像后新近开发的MRA技术,中高场磁共振CEMRA技术应用较成熟,而在低场磁共振的应用报道较少。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对28例颈、体部血管行CEMRA检查,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其分支成像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7~68岁,平均47岁。检查血管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头臂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1·2仪器及扫描参数采用0·35T永磁MRI扫描机(GE公司生产的Signa Ovation)。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S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动态增强MRI(DCE—MRI)表现的形态学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性的关系。方法45例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乳腺DCE—MR检查及手术治疗。应用AW4.2图像工作站观察残余肿瘤强化的形态和TIC类型(共3型)。由病理科医师对乳腺癌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反应性进行评估,分为1~5级,5级为病理完全缓解,4级和5级为组织学显著反应。分析病理反应性级别与DCE—MRI残余强化的TIC类型、形态的关系,统计方法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45例中病理反应性5级7例,4级16例,3级16例,1和2级共6例。20例I型曲线中组织学显著反应者占70.0%(14/20),而6例Ⅲ型曲线均为组织学反应不显著者。TIC类型在不同的病理反应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织学显著反应且有残余强化者共18例,其中非肿块性强化11例。残余强化的肿块(非肿块)形态表现在不同病理反应性分级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DCE—MRI的形态及血液动力学表现特点与化疗后病理反应性相关。非肿块性强化和I型TIC与组织学显著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医学图像增强的目的是通过图像增强的方法得到优化的医学图像,以帮助医生从图像中获得更多细节信息,进一步做出更加客观的诊断及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医学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包括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改进的图像增强方法、融合的图像增强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然后对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加以分析和总结。最后指出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图像增强方法,都应在最大限度保留其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融合,取长补短,注重简单化和时效性,使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同时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同态滤波与直方图均衡化都能单独对图像进行增强处理,但各自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目的:观察将同态滤波与直方图均衡化结合使用对增强图像的效果,减少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缺点。 方法:在频域内,首先对超声图像分别进行高通同态滤波和低通同态滤波的分频处理;再将得到的两幅滤波图像线性组合;最后再对该组合图像进行全局的直方图均衡化得到最终的增强超声图像。 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图像经过上述方法的处理,边界十分突出明显,且整体视觉效果更明亮清晰。通过分析对比得到的均方根误差和信噪比数据,也证实了实验所用的超声图像增强法是十分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评价MRI成像对宫颈癌诊断及判断周围侵犯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2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及增强检查;行盆腔的轴面SET1WI,轴面及矢状面脂肪抑制(SPIR)T2WI,轴面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欧乃影(Gd-DTPA)增强后轴面、矢状面SET1WI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结果 MRI常规序列及增强检查检出全部病例,准确率100%.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2WI呈较高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DWI普通呈高信号,Gd-DTPA增强后T1WI可轻度强化.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肠癌扩散加权成(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47例直肠癌患者和16名健康志愿者行DWI(b值分别为0 s/mm2、800 s/mm2)和MR动态增强扫描。(1)ADC值测量:在b值800 s/mm2上获ADC图,对病灶低信号区进行三个点位测量,取三个感兴趣区点位ADC值平均值,即ADCmean。(2)采集动态增强数据输入工作站,通过血液双室模型(Tofts模型)软件,得出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和Ve。独立样本比较t检验,相关性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直肠癌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0.8835×10-3 mm2/s、2.6680 min-1、4.7089 min-1;健康组ADCmean、Ktrans、Kep均值分别为:1.34×10-3 mm2/s、1.548 min-1、2.39 min-1。直肠癌组与健康组间ADCmean、Ktrans、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直肠癌组ADCmean与Ktrans、Kep的Pearson相关性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的ADCmean和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Kep能有效、定量区分直肠正常组织与癌肿组织,可作为直肠癌影像学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MR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Ⅰ期子宫内膜癌和13例子宫内膜息肉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组间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各时段(16、32、48、64、109、154、199 s)的信号强度差值、早期相对信号强化率(ARSIR)、最大相对信号强化率(MRSIR)、总体相对信号强化率(SER)和强化峰值时间(TTP).结果 14例Ⅰ期内膜癌TIC曲线中,Ⅰ型4例,Ⅱ型6例,Ⅳ型4例;13例内膜息肉中,Ⅲ型3例,Ⅳ型10例.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正常肌层,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正常肌层;SER高于正常肌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期内膜癌各期信号强度差值低于内膜息肉,其中32、48、64、109、154、199 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Ⅰ期内膜癌MRSIR、TTP低于内膜息肉;SER高于内膜息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MR动态增强检查能定量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及内膜息肉在各阶段的强化特点,其定量数据及TIC曲线类型对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造影增强超声内镜鉴别胰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Central Trials databases、CNKI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选择、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首先使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异质性,接着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有异质性)或固定效应模型(无异质性)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等指标,同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然后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Meta回归分析来寻找潜在引起异质性的因素,同时按Deville介绍的方法筛选并剔除异质性明显的研究进行亚组分析,最后使用Stata 10.0软件计算Begg-Mazumdar和Harbord-Egger指数来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漏斗图.结果 纳入文献12篇涉及研究对象共113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 (95% CI:91% ~95%)和89%(95% CI:85% ~92%),合并阳性似然比为8.09(95% CI:4.47 ~ 14.64),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08(95% CI:0.06 ~0.10),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2,SE=0.02.剔除2篇引起异质性的研究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3% (95% CI:91% ~ 95%)和93% (95% CI:89% ~95%),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之间不存在异质性,S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5,SE=0.02.Begg-Mazumdar法(P=0.244)和Harbord-Egger法(P=0.442)检验发表偏倚结果提示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结果之间无发表偏倚.结论 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对胰腺肿块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CT是鉴别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的常用检查方法,但其对不典型病灶的鉴别诊断仍有较大的经验依赖性,而纹理分析可以提供客观、定量的图像描述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在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CT图像,其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4例,血管瘤(HEM)60例,肝细胞肝癌(HCC)6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44例,转移瘤(MET)6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以Ma Zda软件生成CT图像的纹理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进行各组病灶的判别。结果 258例患者中,基于增强CT图像的纹理分析对于肝脏实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错判率(4.26%~37.80%)低于基于平扫图像的纹理分析(9.57%~39.02%)。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错判率最低(13.57%);对于FNH与HEM的鉴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纹理分析效果相当(错判率为4.26%);对于恶性肿瘤间的鉴别纹理分析错判率相对较高,若于恶性肿瘤间两两鉴别则错判率可降低(错判率最低为HCC与MET,约11.67%)。结论基于CT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作为肝脏实性局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尤其是FNH与HEM、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恶性病灶间的两两鉴别;其中基于三期增强扫描的纹理分析较基于平扫图像者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图像局部增强技术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磁共振图像局部对比度增强算法进行临床MR图像测试,为完善算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来自不同磁共振设备的DICOM图像数据对其算法进行测试,并与同类基于多尺度形态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际图像测试与模拟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并且获得了在精度、敏感性和稳定性方面完善算法的依据。结论本研究算法的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