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763篇
  免费   4832篇
  国内免费   2804篇
耳鼻咽喉   494篇
儿科学   222篇
妇产科学   1111篇
基础医学   4463篇
口腔科学   982篇
临床医学   41781篇
内科学   20448篇
皮肤病学   1915篇
神经病学   3114篇
特种医学   3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8篇
外科学   11719篇
综合类   64544篇
预防医学   25614篇
眼科学   1362篇
药学   38713篇
  376篇
中国医学   12197篇
肿瘤学   3628篇
  2024年   418篇
  2023年   1694篇
  2022年   1780篇
  2021年   2538篇
  2020年   3297篇
  2019年   2624篇
  2018年   1509篇
  2017年   3137篇
  2016年   3205篇
  2015年   4013篇
  2014年   12679篇
  2013年   13975篇
  2012年   20381篇
  2011年   20047篇
  2010年   17874篇
  2009年   15707篇
  2008年   26384篇
  2007年   20458篇
  2006年   18076篇
  2005年   22844篇
  2004年   10666篇
  2003年   2618篇
  2002年   2175篇
  2001年   1703篇
  2000年   1279篇
  1999年   913篇
  1998年   818篇
  1997年   590篇
  1996年   419篇
  1995年   623篇
  1994年   69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242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125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25篇
  1957年   13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采用文献复习和实证研究经验的方法对《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涉及的医疗质量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中的医疗质量的定义存在重大缺失,没有涉及医疗服务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安全。医疗质量的定义应与国际相关权威机构保持一致,应高度重视医疗服务的结果,特别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标准化患者法评估四川农村地区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现状,探讨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基层医生两种慢性病诊断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自贡市5个区/县50个乡镇100个村为研究现场,以调查当日在岗的全科及内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进行两轮数据采集,第1轮采集样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基本信息;第1轮调查完成1个月后,运用标准化患者法开展第2轮调查,收集农村基层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结果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2名农村基层医生,完成186次标准化患者访问,正确诊断率为48.39%。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正确诊断率为18.68%(17/91),2型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为76.84%(73/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农村基层医生更有可能做出正确诊断(OR=4.857,95%CI=1.076~21.933,P=0.040)。农村基层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涉及的必要问诊和检查条目越多,做出正确诊断的概率越高(OR=1.627,95%CI=1.065~2.485,P=0.024)。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农村基层医生对2型糖尿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更高(OR=6.306,95%CI=3.611~11.013,P<0.001)。结论 四川农村基层医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和2型糖尿病诊断准确性整体较差,建议以基层医生慢性病诊断过程质量改善为突破口,提升基层医生执业水平,进而提高慢性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杜玫洁  黄素芳  熊杰  储备 《护理学杂志》2022,27(10):110-113
以过渡期护理内涵为基础对文献进行干预措施内容提取,以干预时间点为标准对ICU转科患者家属迁移应激的过渡期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干预前准备、转科前干预、转科中干预、转科后干预,并总结护理干预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具体参考,推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疗法的运用与推广,HIV感染者的寿命得到延长。HIV是反转录病毒,其反转录酶在HIV复制时可进行DNA复制但无校正能力,导致出错率高,加之药物选择压力等因素,其耐药问题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阐明抗逆转录治疗耐药发生发展过程,对艾滋病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IV耐药产生途径与趋势、耐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降低耐药率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入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组用常规护理,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组用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满意程度;急性胰腺炎病因机制认知、临床表现和症状认知、常见并发症认知、复发预防认知;护理前后自我监测能力、定期复查、遵医行为;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结果护理健康教育方法组满意程度、自我监测能力、定期复查、遵医行为、急性胰腺炎病因机制认知、临床表现和症状认知、常见并发症认知、复发预防认知、腹部疼痛缓解时间方面相比常规护理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方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A rapid and high selective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compounds including albiflorin, paeoniflorin, picroside I, picroside II, saikosaponin A, and saikosaponin D in rat plasma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using butyl p-hydroxybenzoate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One-step direct protein precipitation with acetonitrile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compounds from the rat plasma samples.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using an ACQUITY UPLC BEH C18 column (100 mm × 2.1 mm, 1.7 µm) at a flow rate of 0.4 mL/min, using gradient mode containing 0.1% formic acid in water and acetonitrile were used as the Mobile phase A and B.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in negative ion mode and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active components.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ity (R2 > 0.9908)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e for all compounds. The intra- and interday precision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anged 2.4%–7.0% and 2.6%–8.0%, respectively. The accuracy (relative error) was from ?13.0% to 13.2% at all quality control levels. The recovery ranged from 81.1% to 92.5%. The validat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Qing Gan?Shu Yu?Fa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se six active ingredients can be quickly absorbed and play a pharmacodynamic role rapidly in vivo.  相似文献   
9.
10.
患有房颤的张奶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还是发生了两次脑梗死。她心中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服用了阿司匹林,还发生两次脑梗死?”其实,这个问题在后来患者就诊检查过程中得到了解答。在就诊检查中发现她是一个“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果大家稍有常识都知道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