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孕期补充氨基酸螯合钙胶囊与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门诊282例正常的初孕6~28周的妇女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148例每天口服氨基酸螯合钙胶囊2000mg(2粒)至分娩;对照组134例不服氨基酸螯合钙胶囊。结果:观察组长高征发生率5.40%,对照组妊高征发生率17.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由于妊高征的发生率降低使孕妇难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为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结论:孕期补充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是预防任高征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玉溪市孕期妇女营养状况与贫血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分析玉溪市孕期妇女膳食结构中营养素的摄入量及贫血状况。方法 对870名孕妇于孕早、中、晚期抽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U)、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SF)、血清白蛋白(A)、血清铁离子(SI)项目测定,同时对175例孕产妇作膳食频率问卷调查,调查其孕前一年各类食物摄食频率。结果 膳食过程中除尼克酸、维生素C超过供给量标准外,其余营养素均末达到供给量标准。在孕早期已有29、1%及10.9%的孕妇处于铁缺乏症及贫血,随妊娠的进展,贫血和缺铁有关的测定指标逐步下降:到孕晚期SF从64.9μg/L降至32.1μg/L,77.8%的孕妇都处于铁缺乏症状态。结论 孕妇膳食结构中部分营养素摄入量不足和吸收差不能满足孕期需要,应从孕早期开始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妇女抑郁焦虑症状与术前心理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探讨心理疏导方法。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对 6 5 0例绝育妇女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并取 2 2 1例放环妇女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 绝育妇女抑郁症罹患率79.2 % ,焦虑症罹患率 5 9.1% ,放环妇女抑郁症罹患率 4 5 .7% ,焦虑症罹患率 2 4 .4 % ,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罹患率与绝育年限无关 ;抑郁症和焦虑症与术前有无交待术中术后情况有关 (P<0 .0 0 5 ) ,焦虑症还与术前有无心理准备有关 (P<0 .0 5 ) ;抑郁症和焦虑症与绝育术后出现并发症有关 ((P<0 .0 5、 P<0 .0 0 5 )。 结论 妇女进行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抑郁症和焦虑症罹患率很高 ,影响了绝育妇女的身心健康 ;绝育术前有无交待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是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绝育前心理准备同时是焦虑症的影响因素 ;绝育术前与受术者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提高手术质量 ,进行有效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是减少绝育妇女抑郁焦虑症 ,保护绝育妇女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诊断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1994~2004年收治的14例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同期内膜异位症的4.02%,我院的会阴内异症发生率1.47/万。14例患者均经阴道分娩并有会阴側切伤或会阴撕裂伤,有2例病灶累及肛门阔约肌;发病潜伏期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延长(P<0.005)。会阴内异症完整切除9例,随诊6~84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可以对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出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正确处理及术后假绝经治疗有利于伤口恢复和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剖宫产率在我国升高很快 ,有的省份已达5 0 % [1] 。由于剖宫产手术的增加 ,使术后腹腔粘连的并发症增加 ,以致引起慢性腹痛、子宫活动受限 ,占术后并发症的 75 % [2 ] 。因此降低剖宫产率是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 ,而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初治39例、复发13例)于手术前采用PET-CT检测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初治患者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复发患者行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PET-CT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92.00%(23/25)、94.23%(49/52)、92.86%(26/28)和95.83%(23/24);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100.%(25/25)、98.08%(51/52)、100%(26/26)和96.15%(25/26);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10/11)、95.12%(39/41)、94.23%(49/52)、83.33%(10/12)和97.50%(39/40)。结论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医疗纠纷的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向群  张鸿慧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700-1702
目的:为减少产科的医疗纠纷提出了“一对一”全产程陪伴式分娩及与之相适应的弹性工作制。用平衡计分卡对其进行绩效评定。结果显示,2004年3~6月较2003年3~6月病人满意率上升26.8%,经济收入增加102000元。随机抽取2004年3~6月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名为观察组,2003年3~6月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名为对照组。调查发现,两组产妇心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安全感、信任感、亲切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分级情况显示,观察组3级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产程为(8.1±2.4)h,较对照组缩短,产后出血率1%及新生儿窒息率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8.
魏向群  张晋 《云南医药》1999,20(2):110-110
探讨3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病灶大小、子宫血流情况与化疗疗程之间的关系。临床资料1995年6月~1998年8月我科收治的侵蚀性葡萄胎患者32例,平均年龄285岁,距先行妊娠平均时间567天,临床分期符合宋鸿钊标准,Ⅰ期21例,Ⅱ期8例,Ⅲ期3例。方...  相似文献   
9.
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方法 抚触组新生儿 4 7例 ,于生后每天 3次、每次 15 m in进行抚触。对照组 4 7例不进行抚触。 2组新生儿每天记录经皮测黄疸指数、摄奶量、大便次数 ,生后 2 4 h和 7d分别取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 结果 抚触组新生儿从生后第 2天开始大便次数为 (2 .9± 1.2 )次较对照组 (2 .0± 1.0 )次增加 (P<0 .0 1) ;第 3天开始 ,摄奶量抚触组 (2 75 .7± 85 .4 ) ml较对照组 (2 13.9± 81.4 ) ml增加。黄疸指数抚触组 (15 .9± 1.6 )较对照组(16 .8± 1.6 )低 ,第 7天 ,总胆红素抚触组 (182 .1± 5 5 .1) μmol/ L 较对照组 (196 .8± 5 .1) μm ol/ L低 ,2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P<0 .0 5 ) ;随摄奶量增多 ,抚触组黄疸指数上升速度(r=0 .85 )较对照组慢 (r=0 .83,P<0 .0 5 )。 结论 抚触可以促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消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30例早期(ⅠA2~ⅡA)宫颈癌患者为实验组,15例子宫肌瘤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组,15例晚期(ⅡB~ⅢB)宫颈癌患者为阳性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样本,q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CK19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中CK19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K19 mRNA阳性检出率为30%(9/30),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肌层浸润、术后病理高危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如年龄、临床分期(FIGO)、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病理类型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外周血CK19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标志物,能够弥补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不足,可能作为预测复发转移、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择、判定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