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2例原发肿瘤完整切除后发现并手术切除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9例男性及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中9例接受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余13例接受开放的肾上腺切除术。结果:被诊断为肾上腺同时转移的10例,异时转移的12例。平均的无疾病生存间期(DFI)为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个月,22例患者的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和18%,其中DFI等于或大于6个月的异时转移的患者其2年的总生存率(84%)高于DFI小于6个月的同时转移患者(50%)。对比腹腔镜手术及开放手术,腹腔镜肾上腺转移瘤切除并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复发、切缘阳性的风险,对患者DFI及总生存率无影响。结论:治疗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尤其是对于DFI大于6个月的患者,手术切除后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手术方式上,腹腔镜下肾上腺转移切除时安全的、对患者有益的,可作为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29例患者在介入、手术及其他治疗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9例中,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26例(89.7%),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和75.0%;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0.0%;而18F-FDG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18F-FDG PET/CT的敏感性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CT,P=0.036vs IVU),同时特异性也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 CT,P=0.036vs IVU)。结论 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VU和螺旋CT,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后诊断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依赖性活性保护蛋白(ADN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9 年6 月1 日至2019 年7 月15 日手术切除的膀胱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各28 例,采用qPCR检测20 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NP mRNA表达水平,WB检测其余8 对标本的ADNP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 年1 月1 日至2007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21 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相应患者手术切除的石蜡标本中ADNP的表达情况,并收集同期因其他膀胱疾病而手术患者的非肿瘤膀胱组织切片用作对照。卡方检验分析ADNP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DNP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高于非肿瘤组织(均P<0.05),且ADNP的表达量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患者存活状态有着相关性(P<0.05)。纳入的221 例患者随访中失访32 例,ADNP高表达较低表达的膀胱患者有着不良的预后(5 年OS:49.5% vs 78.6%,P<0.01;5 年PFS:40.0% vs 72.2% ,P<0.01;10 年OS:26.6% vs 58.6% ,P<0.01;10 年PFS:25.3% vs 47.9%,P<0.01)。Cox 单因素回归模型显示,ADNP表达量与膀胱癌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同时Cox 多因素回归也表明ADNP表达量(95% CI:1.300~2.905,P=0.001)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DNP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非肿瘤的膀胱组织有显著的升高,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与ADNP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ADNP低表达的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ADNP有望成为膀胱癌的特异性治疗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10年4月14例输尿管中下段癌患者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从术后膀胱癌发生率、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等方面与同期29例行输尿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2例获得随访,术后膀胱癌发生率为16.7%(2/12),疾病特异性生存率1年为91.7%(11/12),5年为75.0%。对照组24例获随访,术后膀胱癌发生率为12.5%(3/24),疾病特异性生存率1年为95.8%(23/24),5年为79.2%。两组术后膀胱癌发生率及1年、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基于输尿管癌双侧致病同步及异时性特点,在能严格随访的条件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输尿管连续性的重建可以应用于适当选择的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先结扎输尿管末段预防输尿管癌根治术后膀胱复发的疗效。方法:因为临床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欲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行改良输尿管癌根治术,即先结扎输尿管下段;另一组行传统的输尿管癌根治术。主要观察终点是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结果:从2007年1月到2009年12月,共有85例合格病例入组。其中行改良根治术的有42例,传统输尿管癌根治术的43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215.73 ? 21.26分钟 VS 220.19 ? 15.35分钟)、出血量(105.15 ? 11.32ml VS 110.12 ? 9.07ml)、输血事件(11.20% VS 9.78%)、住院时间(10.0天 VS 9.5天)基本相同。经过5-60个月随访(中位28个月),该两组共有6例(14.3%)发生膀胱肿瘤复发,而传统手术组有15例复发,两组比较改良组膀胱复发率明显降低。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级和手术方式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预先结扎输尿管末段的输尿管癌根治术可明显降低术后膀胱癌发生率,该术式是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29例患者在介入、手术及其他治疗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9例中,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26例(89.7%),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和75.0%;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0.0%;而18F-FDG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18F-FDG PET/CT的敏感性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CT,P=0.036vs IVU),同时特异性也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 CT,P=0.036vs IVU)。结论 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VU和螺旋CT,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后诊断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