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病历记录及电话随访收集自199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41例病理确诊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用SPSS19.0软件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N0期、N1期、N2期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70.1%、29.2%(P=0.048)。综合治疗和单纯手术治疗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4%、28.2%(P=0.043),单纯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为63.16%(12/19),综合治疗组复发率为30%(6/20)(P=0.040),复发患者接受再次治疗与未接受再次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11.1%(P=0.039)。[结论]N分期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明确相关,手术及术后含铂药物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能够延长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复发患者进行再次化疗和(或)放疗可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环状RNA(circRNA)hsa_circ_0001785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qRT-PCR实验检测hsa_circ_0001785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SK-BP-3)中的相对表达水平;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或上调表达hsa_circ_0001785对MDA-MB-231细胞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或上调表达hsa_circ_0001785对MDA-MB-23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hsa_circ_000178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sa_circ_0001785在MDA-MB-231和SK-BP-3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在MDA-MB-231细胞沉默hsa_circ_0001785,MDA-MB-231细胞的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降低,迁移距离显著减少,侵袭能力也明显下降。而在MDA-MB-231细胞中上调表达hsa_circ_0001785,MDA-MB-231细胞的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升高,迁移距离明显升高,侵袭能力也明显升高。结论:hsa_circ_0001785在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SK-BP-3)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沉默hsa_circ_0001785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上调表达hsa_circ_0001785明显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益肾化痰逐瘀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血液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给予益肾化痰逐瘀中药治疗,对比用药前后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中医疗效评价临床痊愈14例(35%),显效14例(35%),有效10例(25%),无效2例(5%),有效率为95%。全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β2微球蛋白、骨髓浆细胞比例、血红蛋白、KPS体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益肾化痰逐瘀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 2 3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比较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 0 0 1年 2— 11月住院重型肝炎患者 2 3例诊断及分型按照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 2 3~ 6 2岁 ,平均(45 .6 3± 10 .96 )岁 ;慢性重型肝炎乙型2 0例 ,慢性重型肝炎乙丙型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乙型 2例。1.2 血浆置换治疗 :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行肘静脉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 ,建立静脉通道 ,使用日本 Asahi公司生产的 Plasauto 10 0 0型全自动血浆置换仪 ,血液流速 12 0 m l/ m in,血浆流速为35 ml…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E)与传统的开放手术(Open)在治疗食管癌围术期并发症及长期随访结果中生存率的差异.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horane评价员、Medline、万方、知网,收集到相关的研究,根据Coehrane评价员手册5.0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20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3 568例(MIE组1 859例,Open组1 709例),合并结果显示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更多(P<0.05),围术期总的并发症较少,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及围术期病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围术期消化系统及外科技术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瘘的发生率、3年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在治疗食管癌中是可行的,并且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低.  相似文献   
6.
面中部复杂性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占颌面部骨折的40%以上,传统的治疗方法行面部局部小切口复位,固定骨折,但局部小切口术野显露不清,操作困难,费时,且在面部留有新的手术瘢痕,而经头皮冠状切口治疗此类骨折,可直接显露术区,术野清晰,复位确切,固定牢靠,保证了手术的质量和效果,且头皮冠状切口隐蔽安全,面部不留瘢痕,尤其对错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化学质控成分与解热作用的关系。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解热作用和对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影响。复制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PGE2模型, 并采用环氧化合酶(COX)-2活性实验, 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及其化学质控成分对PGE2释放和COX-2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可持续稳定地降低发热大鼠体温, 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发热高峰期下丘脑组织中PGE2含量。体外研究显示热毒宁注射液能抑制PGE2释放和COX-2酶活性, IC50分别为27.07μg/mL、418.6 ng/mL。其化学质控成分中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咖啡酸、新绿原酸剂量依赖性抑制PGE2释放, 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均能明显抑制COX-2酶活性。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有明显解热作用, 可能与抑制COX-2酶活性, 降低PGE2合成与释放有关, 其解热作用主要来自化学质控指标中咖啡酰奎宁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不同外科治疗方式干预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153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手术并于术中或术后确诊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24.2%,中位生存时间29.0个月。其中31例接受胸膜结节活检术,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16.1%和26.2%,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0个和29.0个月,两组间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例接受原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和转移结节切除,以及行部分肺叶或肺叶切除对患者预后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NSCLC伴胸膜播散患者预后较差,行不同外科干预方式生存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外科干预的主要作用是除外及证实胸膜播散以明确病理诊断,指导后续治疗,肿瘤切除应慎重,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医院薪酬设计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推广应用,国内部分医院已经认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薪酬设计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医院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首先从薪酬现状分析入手,提炼出薪酬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公平原则、竞争原则、激励原则;然后以基本原则为指导,讨论了薪酬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准备工作;最后得出薪酬设计的六大步骤:岗位分析、岗位评价、薪酬调查、薪酬定位、薪酬结构设计、薪酬体系的实施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先流行于偶蹄动物如猪、牛、羊等 ,人与患病动物密切接触而感染 ,以小儿发病为多 .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性 ,3岁 ,因发热 4d,疱疹 2 d入院 .患儿于 4d前因饮用未煮的鲜牛奶后出现发热 ,体温 38.5℃左右 ,伴恶心、呕吐 ,病后 2 d口腔粘膜、舌、手、足底部出现红色斑丘疹 .查体 :体温 38.2℃ ,双手掌、指间、双足底及趾间可见散在的丘疹及疱疹 ,疹间皮肤正常 ,口腔粘膜及舌面、舌缘可见较密集红色粘膜疹 ,疹间皮肤正常 .血常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