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al infection,DFI)是SAP后期并发症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现就我院10年来诊治的218例SAP合并DFI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早期诊断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梗阻性黄疸时小肠粘膜的病理改变。方法 无菌条件下结扎大鼠总胆管,取末端回肠观察其组织学改变,测量小肠粘膜的绒毛高度,绒毛面积和肠粘膜厚度;计算内脏细菌移位率。结果 在光镜下观察到总胆管结扎组肠粘膜萎缩,绒毛水肿,部分上皮细胞脱落;绒毛平均高度、绒毛平均面积和粘膜平均厚度减少。在电镜下观察到微绒毛稀疏,排列紊乱,内质网数目少且结构不完整;线粒体数目少,轻度肿胀,膜不清楚,嵴少而乱,内有空泡  相似文献   
3.
对收治的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进行临床分析。阐述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指出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高生存期已超过3年,其他术式术后生存均未超过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 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 7 0 6 % (16 / 34)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 5 9 2 8± 3 4 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 (均P <0 0 5 )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分别为P <0 0 5 ,P <0 0 1)。结论 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0—10~2006—12期间对148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病患者行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长期全胃肠外营养(TPN)可导致瘀胆、胆泥和胆石形成。目前,其治疗方法虽非常有限,但如能改善胆囊的排空,这些并发症有望加以预防。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静脉输注氨基酸(IVAA)对胆囊的收缩作用、血氨基酸谱与胆囊排空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我们选择50例非...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34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p16基因阳性表达率47.06 %(16/34),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59.28±3.48),p16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均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P<0.01,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已有近 1 0 0年历史 ,手术方法很多 ,但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现就目前研究成果结合我院经验 ,讨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式选择。1 各种手术方法回顾1 1 门体分流术1 1 1 中心型分流术  (1 )端侧门腔分流术 (PCS-ES) :切断门静脉主干 ,与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因门静脉血完全分流入下腔静脉 ,肝脏仅靠肝动脉供血 ,肝动脉血可代偿性增加 ,以维持肝脏总的血供 ;(2 )侧侧门腔分流术 (PCS -SS) :不切断门脉 ,在门静脉主干行门腔侧侧吻合术。大口径的PCS -SS术后 ,不仅所有的门静脉血转流入下腔静脉 ,甚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4 255名珠海市50岁以上男性的血清PSA含量,对PSA值>4.0μg/L的被检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血清PSA浓度的增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提高。通过血清PSA筛查,可以检出早期前列腺癌,占检出前列腺癌的94.4%。结论:应用血清PSA筛查前列腺癌可以早期、敏感发现可治愈的局限性的前列腺癌,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