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肝”,之生理功能甚广,现代医学认为其“主情志”多为神经精神系统的功能。《内经》中“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即是指人的情志活动由肝所主。然其主情志实乃肝的疏泄功能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疏泄正常,则气机舒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疏泄失常,则气机不畅,易致肝郁,若稍受精神刺激,即抑郁难伸;疏泄功能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急躁多怒;反之,又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如郁、怒等),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病深势笃,证候复杂,虚实兼夹,预后不佳,现今仍是临床常见的难治病证。笔者采用中医辨证为主的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12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2例均为本院2001年2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没有疗效较肯定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基于其综合治疗的优势,无论是在控制病情进展,还是在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中,掌握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特点是提高该病诊疗水平的关键。检索了近20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治疗该病的文章,通过整理、总结,试图对其病机认识现状作一分析概括,以冀发现能较准确地反映本病的病机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因病机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叶涛  陶夏平 《江苏中医药》2018,50(12):50-52
正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物组成。《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方中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胸腹部、男性泌尿系等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1]。笔者将芍药甘草汤化裁后应用于多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芪术颗粒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芪术颗粒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按照组别对应处理。4周后取肝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自噬相关基因3(autophagy-related gene 3,Atg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介导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Atg3、Beclin1基因表达,电镜下观察自噬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α-SMA蛋白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芪术颗粒组肝α-SMA蛋白显著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Atg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Atg3基因表达增加,Beclin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自噬溶酶体和自噬体数量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芪术颗粒组、复方鳖甲软肝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8.
痹证之害人甚也,故《内经》列专篇论述,前贤及近贤在对是病的辨治上亦发挥颇多,然毕竟失之于鳞爪之嫌,使后学对此病的认识难免莫衷一是。有鉴于此,皖南医学院主任中医师李济仁教授及其研究生仝小林,系统研读了大量文献并结合数十载临证心得和现代医学有关知识,三易其稿而著《痹证通论》。  相似文献   
9.
1 病案摘要 案1.邹某,女,35岁.1999年10月29日初诊.罹患慢性乙型肝炎五载,肝功能轻度异常.近2月来肝区间有胀痛不适,噫气较多,食后明显,善叹息,大便不实,尿黄,右侧乳房时有胀痛(B超检查为小叶增生),舌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郁脾虚,湿热瘀结.治拟清化湿热,疏肝健脾.处方: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肝病患者湿热疫毒之邪深入营血,出现瘀热相搏的病理状态,是重型肝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重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功能障碍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并认为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兼具外感和内伤瘀热相搏的临床特点.同时指出,凉血化瘀是治疗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的基本大法,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