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血压水平的胃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胃保护机制.方法:5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9组:单纯全麻组、60%对照组、60%实验组、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对照组、40%实验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后8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60%、50%、40%、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胃表面血流的变化.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低血压水平(T0)时,所有对照组胃血流均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P<0.05),而60%实验组、50%实验组胃血流未明显降低,在维持10min(T1)时,除50%实验组外,其他各控压组胃血流均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和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P<0.05),50%实验组与同水平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压回升阶段,50%、30%、40%实验组胃血流先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和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而同水平对照组未明显恢复.结论:轻度控压时(尤其是50%水平),TEAS的胃保护效应明显.重度控压时(尤其是30%水平),TEAS基本无保护效应,但在血压回升结束时,TEAS可促进胃血流的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行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控制性降压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肾脏血流的干预效应。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40%对照组、3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其余组分别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MAP水平并维持60min。实验组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期间给予TEAS,刺激穴位为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强度(4±1)mA,频率2/100 Hz。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肾脏表面血流变化。结果 在控压开始至血压下降至目标MAP水平,30%对照组肾脏血流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及本组基础水平(P<0.05),而30%实验组在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血压维持阶段,50%、40%、30%对照组及30%实验组肾脏血流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P<0.05),而50%、40%实验组肾脏血流无明显改变;至血压回升结束,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肾脏血流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而40%对照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未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结论 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够有效改善术中肾脏血液供应,从而可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肝脏的影响,并为临床行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单纯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对照组)(6只)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实验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6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 4)"、"曲池(LI 11)"、"足三里(ST 36)"、"三阴交(SP 6)",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肝组织中GSH活性、T-SOD活力以及MDA含量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术后72h肝组织细胞凋亡数。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低血压(T3)时,对照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基础水平(P0.05),而实验组肝血流未明显降低,在目标低血压维持10min(T4)时,两控压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各自基础水平(P0.05),在维持20min至维持60min阶段(T5~T7),两控压组肝血流显著低于单纯全麻组水平和各自基础水平(P0.05),且对照组肝血流维持水平更低,在血压回升阶段,实验组肝血流上升明显,在血压回升10min(T8)时,实验组肝血流已基本恢复,而对照组肝血流仍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在血压回升60min和回升结束(T11~T12),实验组肝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与单纯全麻组相比,控制性降压术后两控压组GSH活性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升高趋势更明显。实验组SOD/MDA比值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实验组肝组织细胞凋亡数(3.2±1.09)明显低于同水平对照组(5.47±1.02)(P0.05),但与空白组(3.49±1.4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肝组织血流的低灌注状态,增强肝脏的抗自由基能力,抑制肝细胞凋亡,起到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和预防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保护急性肾损伤研究的主要内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研究资料表明,内皮素1、一氧化氮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1-7)等血管活性物质可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对胃动力的影响,为临床针药复合麻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药物全麻组(全麻组,6只)、单纯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控压组,6只)和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组(电刺激组,6只).后两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基础平均动脉压(MAP)的40%,并维持60 min,电刺激组在此期间行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由池”TEAS干预处理.采用EGEG-26胃电图仪监测相应时间点胃电频率、振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法检测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在目标低血压维持60 min(T3)时,与各自基础水平相比,控压组和全麻组胃电振幅有下降趋势,而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无明显下降;同时控压组胃泌素明显降低(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T4)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同期控压组和全麻组(P<0.05);其胃动素、胃泌素已接近基础水平,而控压组尚未恢复(P<0.05).在血压回升结束后2 h(T5)时,电刺激组胃电振幅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控压组未明显升高;此时电刺激组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而控压组胃动素、胃泌素仍未恢复(P<0.05).在控压后72 h(T8),电刺激组胃泌素明显高于基础水平(P<0.05),而同期全麻组和控压组均无明显升高.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改善控制性降压后胃电振幅、胃动素、胃泌素状况,以利于控压后胃动力的恢复,从而起到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行控制性降压至极限水平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心脏的干预效应。方法:18只雄性清洁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3组动物均行全麻处理,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均以异氟烷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至基础平均动脉压30%(30%MAP)水平并维持60 min,仅实验组选用双侧"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穴行TEAS,刺激强度6~8mA,频率2Hz/100Hz,在实验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 60min时停止。观察3组动物基础及术后2h、24h、48h、72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力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并观察术后72h时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术后24h时各组动物LDH活性表达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至术后72h时,与本组基础水平比较,对照组动物LDH活性显著增高(P<0.05),而全麻组、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24h时,各组动物CK-MB活力表达达到高峰,以后逐渐恢复,与本组72h比较,对照组48h显著增高(P<0.05),单纯全麻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行控制性降压术后72h,对照组心肌MDA含量明显高于单纯全麻组与实验组(P<0.05)。结论: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可能通过提高心肌的抗氧自由基能力,减少术后LDH、CK-MB释放,从而达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平均动脉血压(MAP)水平的控压效应变化.方法:54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控压组动物均以异氟烷复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术,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干预处理.结果:在行控制性降压至基础MAP60%水平时,在血压回升阶段,实验组动物MAP的回升速度和幅度均高于同水平对照组,在回升30 min时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对照组仍显著低于其基础水平(P<0.05);与单纯全麻组相比,50%基础MAP对照组、40%基础MAP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增加(P<0.05);60%基础MAP、40%基础MAP实验组被动放血量明显减少(P<0.05),50%基础MAP、30%基础MAP实验组术中自然失血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TEAS能加快机体MAP的恢复,并有效缩短了实验动物的苏醒时间;同时能不同程度的减少术中失血量,从而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MFE)联合运动疗法对膝关节炎(KO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1例失联)。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MFE。治疗前后评价及比较两组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炎症状态[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含僵硬和功能障碍能评分)]、膝关节活动状态(Lequesne指数)和膝关节稳定性(BB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指数(僵硬、功能障碍)、Lequesne指数和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指数(僵硬、功能障碍)、Lequesne指数和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MFE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KOA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的肝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肝保护效应机制。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对照组、40%实验组、30%对照组和30%实验组,每组6只,后6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50%、40%、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结果在控制性降压开始至目标低血压维持结束,50%对照组肝血流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和基础水平(P<0.05),而50%实验组仅在维持30~60min阶段显著降低,且在维持阶段早期(10~30min),50%实验组肝血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40%、30%各水平实验组肝血流无明显升高。在血压回升阶段(20~30min),40%实验组肝血流已先后恢复到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和基础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在此阶段,50%、30%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血流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在行控制性降压至50%水平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降压、维持阶段早期体现明显。在行控制性降压至40%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血压回升阶段体现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