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要:直接黏结修复已成为后牙牙体缺损常见的修复方式。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增长、修复材料和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如何选择适合后牙的修复材料,注意临床操作细节就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选择理想的材料和应用规范的技术是牙体修复成功的两个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成坤  张志民  刘霞  蔡研 《吉林医学》2007,28(13):1474-1475
目的:探讨采用微波技术对感染根管进行消毒处理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根充法对牙髓病及X线示根尖周无明显异常的根尖周病患牙行根管治疗术,其中57颗采用微波根管消毒法,42颗采用常规法;同时采用多次根管充填法对X线示根尖周有病变的根尖周病患牙行根管治疗术,其中37颗采用微波根管消毒法,26颗为常规法。并分别对照两组术后48h的反应,及1年的治疗疗效。结果:应用微波根管治疗,能提高根管消毒效果,缩短疗程,根充术后反应较轻。结论:微波消毒根管可减轻根充术后反应,但远期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应用云南白药和银汞合金修复大白鼠实验性髓室底穿孔,经过1、4、6周的组织学观察,看到云南白药组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较轻,局部有骨样组织形成及牙骨质样组织的沉积,提出云南白药是一种较好的髓室底穿孔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仿和丁克除(Desocclusol)对根管充填后再通的能力。方法2007年7月至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选取60颗离体牙随机分成手动组和超声组。手动组分为A组(H型锉和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和B组(H型锉和丁克除去除根管内容物);超声组分为C组(超声K型锉和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和D组(超声K型锉和丁克除去除根管内容物)。A、B、C、D每组各15颗牙,比较各组根管再通的操作时间、液体用量和根管内残留物情况。结果各组均能使根管再通,氯仿去除根管内容物操作时间快于丁克除,用量多于后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仿和丁克除去除牙胶尖的能力相似,手动组和超声组去除牙胶尖的能力也相似,超声组去除根管充填物的彻底程度比手动组强。结论丁克除可以取代氯仿作为牙胶尖的辅助溶剂,辅以超声器械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手操作(pd操作)是在治疗的全过程中医师和护士始终都是坐位操作,医护的双手都在进行工作,医护之间平稳地传递器械、材料和其他用品.现就口腔内科操作技术复杂的根管治疗探讨pd操作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的表达,揭示MCP-1在牙髓炎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在正常人健康牙髓(正畸或烤瓷牙需要拔髓者)、急性及慢性牙髓炎患者牙髓组织(各30例)中的分布。结果:在健康牙髓组织中未发现MCP-1表达阳性细胞。在急性牙髓炎症组织中,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游出血管并向炎症中心趋化,MCP-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19.73±17.12。在慢性牙髓炎症组织中,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上MCP-1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121.26±2.04,与急性牙髓炎症组织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CP-1在牙髓炎牙髓组织中有表达,在牙髓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促进炎症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不同含氟量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的氟释放与再吸收能力,初步探讨临床氟再充方法。方法: 含氟量为10%、20%和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作为3个实验组,Fuji Ⅸ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作为阳性对照组,将材料做成直径5 mm、厚度2 mm各18个样本浸入10 mL去离子水中。每组样本随机抽取5个,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量每24 h氟离子释放量,连续测量30 d并计算氟释放累积量。随后将不含氟的Tetric N-Ceram、通用型、Neofil、Spectrum TPH光固化复合树脂作为阴性对照组,同样各制作18个样本。分别采用多乐氟、FLUORX氟保护漆、柯伯脂氟保护漆、氟化泡沫C型、氟化泡沫A型和1%NaF溶液共6种含氟制剂对各组样本进行氟再充处理并以同样方法测定氟释放累积量。对各组样本氟释放累积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0%和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及Fuji Ⅸ组均在第1天氟释放量最高,第2天降至较低水平,随后5~30 d氟离子释放趋于平稳。30d氟释放累积量,FujiⅨ组>3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2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1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10%和2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材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种含氟制剂氟再充处理后的氟释放累积量,FujiⅨ组明显高于其他树脂组(P<0.01);30%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组高于各不含氟树脂组即阴性对照组(P<0.05)。氟化泡沫A型处理所有样本后的氟释放累积量高于其他含氟制剂组(P<0.05)。结论: 3种含氟量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均可在一定时间内向周围环境持续地释放及再吸收氟离子,含氟量为30%的纳米含氟高强度树脂氟释放及氟再吸收能力更强,氟化泡沫A型具有较好的氟再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纳米羟磷灰石对玻璃离子黏固剂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添加纳米羟磷灰石( nano- HAP)的玻璃离子黏固剂( GIC)的力学性能、充填后的材料- 牙本质界面渗漏状况和矿化性能。方法将nano- HAP按8%的质量分数比均匀混入GIC粉末形成复合材料( 实验组材料),单纯GIC为对照组材料。采用两种材料分别制备20个柱状样本,测定其三点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选用120颗完整的离体牙,在颊面制备Ⅴ类洞,分别采用两种材料充填后放入质量分数1%若丹明- B- 异硫氰酸盐溶液中染色24 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充填界面的渗漏现象。在健康犬磨牙上制备Ⅴ类洞,分别用两种材料充填,8周后拔除充填牙,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材料内部和充填界面的矿化情况。结果添加nano- HAP的GIC复合材料的三点弯曲强度、压缩强度与单纯GIC相比有所提高( P<0.001,P<0.05);添加nano- HAP的GIC复合材料和单纯GIC充填离体牙标本后均出现纳渗漏和微渗漏,但前者出现微渗漏概率较后者低( P=0.004);复合材料充填界面有新形成的羟磷灰石晶体,并沉积形成矿化带,单纯GIC充填界面没有羟磷灰石晶体形成。结论添加nano- HAP的GIC充填牙齿后能形成较紧密的材料- 牙本质界面,并有矿化潜能,可作为窝洞衬里或预防性充填材料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