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及缺血样修饰蛋白(IMA)的变化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淮安市中医院200例住院患者分为3组:PAD组60例,非PAD糖尿病组14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G、sRANKL水平;蛋白钴结合试验(比色法)测定血清IMA水平;并对所有PAD组患者进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彩超结果对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析二者血清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AD组血清OPG、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PAD糖尿病组(P<0.05),且随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与之相反,血清sRANK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及非PAD糖尿病组(P<0.05),且随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减低(P<0.05); 2型糖尿病患者OPG、IMA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水平呈正相关(P<0.05); sRANKL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OPG、sRANKL及IMA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有关,提示OPG系统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
乳糜血尿是由多种原因(丝虫、结核、肿瘤、外伤等)引起的淋巴管破裂,在淋巴液渗漏的同时,伴有周围小动脉破裂出血,形成以尿液红浑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从2000年以来,按中医辨证治疗乳糜血尿患者110例,治愈77例:症状消失,小便转清,乳糜试验(乙醚提取、苏丹Ⅲ染色后镜检)阴性,脂肪餐激发试验阴性,随访两年无复发,占70%;显效16例:症状消失,小便转清,尿乳糜试验阴性,脂肪餐后小便有轻度改变,尿乳糜试验阳性,尿蛋白、红细胞、隐血较前明显下降,占14.55%;有效11例:小便浑浊明显减轻,乳糜试验阴性或有时阳性,脂餐后,小便加重,占10%;无效6例:症状无改善,乳糜试验持续阳性,占5.45%,总有效率94.5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LEPA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2型糖尿病LEPAD早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足浴,每次浸泡双下肢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2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踝肱指数(AB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22%(37/45),对照组为68.89%(31/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2.099,P=0.036)。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BP、FBG、Hb A1c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及ABI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无痛行走距离、足趾皮肤温度、下肢动脉血管管径、下肢动脉血管血流量及ABI、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辅助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LEPA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表达,进而抑制血管炎症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脂溢性脱发 ,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 ,又称蛀发癣。常见于青壮年 ,临床多表现为头发油腻 ,多屑 ,有明显瘙痒感 ,前额及前顶部头发稀疏变细以至脱落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脂溢性脱发取得了显著疗效 ,兹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 傅氏 [1]、葛氏 [2 ]将本病分为两型。 1湿热内蕴型 :症见皮肤潮红 ,渗出较多 ,糜烂结痂 ,头发油亮 ,同时伴有心烦 ,口渴 ,舌质红 ,苔白或黄腻 ,脉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选用自制 1号合剂 (茵陈、蒲公英各 1 5 0 g,野菊花、天葵子、栀子各 1 0 0 g,…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医思维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6.
<正>严冰,江苏省名中医、淮安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遣方用药不拘一格,自成一家。笔者有幸随其出诊,耳濡目染,收获颇丰,择取严师验案3则如下,以飨读者。1水肿(慢性肾炎)案何某,女,26岁。2017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面部浮肿2年,加重3天"来诊,既往有"慢性肾炎"病史2年,平素服用"强的松40mg,每日1次"治疗,经常感受外邪而致病情加重,多方求治,症状反复。尿常规示:蛋白++、潜血+。刻诊:面部及眼睑水肿,前额有少许粉刺,色红,中间可见白色脓头,面颊潮红,神疲乏力,形体丰满,脘腹胀满,纳谷不香,夜寐尚安,尿泡沫多,大便尚调。  相似文献   
7.
乳糜尿是指因血丝虫、结核、肿瘤、外伤等原因引起淋巴管破裂,导致渗漏的淋巴液经肾脏重吸收后随尿液排出,形成以“尿液浑浊如牛乳样”为主要特征的病症。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该病125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5例中,住院病人87例,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历来将“糖尿病”纳入“消渴”范畴,为上、中、下三消,但临床有较多患者并无三消症状,而仅以血、尿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出现无“消”可辨的情况,若仍以“三消”辨证,似有牵强。长期从事糖尿病研究的王兆凯主任指出,单纯以上、中、下三消不能全面诠释糖尿病,对无“消”可辨的患者,虽然最终以“消”为结局,但临床早期必须予以定位。因此为了辨证需要,  相似文献   
9.
乳糜血尿是由多种原因(丝虫、结核、肿瘤、外伤等)引起的淋巴管破裂,在淋巴液渗漏的同时,伴有周围小动脉破裂出血,形成以尿液红浑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证.从2000年以来,按中医辨证治疗乳糜血尿患者110例,治愈77例:症状消失,小便转清,乳糜试验(乙醚提取、苏丹Ⅲ染色后镜检)阴性,脂肪餐激发试验阴性,随访两年无复发,占70%;显效16例:症状消失,小便转清,尿乳糜试验阴性,脂肪餐后小便有轻度改变,尿乳糜试验阳性,尿蛋白、红细胞、隐血较前明显下降,占14.55%;有效儿例:小便浑浊明显减轻,乳糜试验阴性或有时阳性,脂餐后,小便加重,占10%;无效6例:症状元改善,乳糜试验持续阳性,占5.45%,总有效率94.5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运用活血祛腐汤外洗创面治疗糖尿病皮肤感染30例,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30例糖尿病皮肤感染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4岁;四肢感染21例(其中足坏疽9例),臀部感染5例,其他部位感染4例;创面最大16.5cm×9.5cm,最小1cm×2cm,溃疡面深浅不一,有1例深至骨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