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李可古中医流派的用药特点。方法 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等统计工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李可古中医流派代表性协定处方。结果 李可古中医流派临床处方,高频用药有炙甘草、人参、附子、茯苓、乌梅等48味,以甘味、平性药为主、整方药味多<13味,剂量集中在100~300 g之间。结论李可古中医流派参悟经典理论及李可思想,结合临床实际,具备药少力专、药量范围宽、重用甘味药等特点,其用药经验对现代临床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名医尤怡论治内科杂病颇具经验,其对于头痛的诊疗十分丰富.本文通过研究尤氏对头痛的论述,得出以下结论:一,从风论治,运用风药以祛风散邪,久病则风、血同治;二、从热论治,论述的热邪有郁热、胃热、湿热、肝火、风热、痰热、热毒七种,运用性寒药物以清热,用药多升降并用;三、头痛病机涉及气虚、痰、寒湿、湿热时,从脾论治,重补脾...  相似文献   
3.
吴门医家尤在泾为伤寒名家,对温病亦颇有建树。尤氏清伤寒与温病之源,辨伤寒与温病之异,提出正名识病的重要性,对温病学中温病、风温、瘟疫、湿温、温毒、温疟的疾病名称作出解释,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伏邪温病、温病夹湿及瘟疫。治风温主以辛凉解散、理肺之法,治温毒主以清散透邪法,治伏温主以清热养阴透邪法,治湿温主以分消湿热法。论治瘟疫以病位为核心,根据疫邪所处病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治法与方药,列出治瘟疫五大法,建立了治疗瘟疫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因势利导治疗瘟疫的思想。尤在泾较早提出六经统寒温,试图用六经辨证体系来统摄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病,为寒温合论的先驱者,其对温病的发挥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影响,今归纳其要,探析其理,为温病的诊治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4.
呕吐可责之于胃气上逆,病位涉及脾胃、肝胆、肺等脏腑,发病与饮食不节/洁、情志所伤、痰饮壅阻等因素有关,故调气降逆是治疗呕吐之大法,临证可通过调畅脏腑使气机升降相因,各司其职。具体治法为调畅脾胃降逆、疏肝理气降逆、利胆和胃降逆、协调肺胃降逆,并佐以化痰、涤饮、清热等法。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郭华教授认为仲景用药严谨,遵从原著精神,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枝正确。《伤寒论》第12至第30条是仲景论述桂枝汤的症状鉴别及加减应用,第28条亦出现类似太阳中风证症状,但病机为水饮外溢太阳经脉,水饮结而不开,桂枝的应用不利于水饮向下走之势,故不应当用气味俱轻走表之桂枝发汗。保留芍药酸收经脉之水饮,使水饮向机体内下走,引水归渠,再通过白术、茯苓运转脾气、通利水道,使水饮从小便而出。引水归渠、健脾利水是本方的治法特色,陈修园评价本方治疗水饮方法为“立法新”。本文列举郭师运用此方的案例一则,从临床实践角度证实本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伤寒杂病论》中阳密乃固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认为发病机理上阳气不足导致卫外不固、二便不固、汗血精失摄,阳气不足、浊阴失镇而上逆,阳虚阴盛导致虚阳、神气浮越;治疗方法上分别予以温阳固表、温阳固二便、温阳止汗止血固精、温阳镇冲、温阳敛阳、潜阳安神;疾病护理上注重固护阳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