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期胃癌患者多并发血液高凝,影响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王瑞平教授认为中晚期胃癌血液高凝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受癌毒、热邪、出血的影响,发生气血凝滞.临证不可一味活血化瘀,需抓住其本虚标实的本质,疏肝解郁以助活血,益气扶正以助生血,注意化瘀勿动血,活血分寒热,并将调理脾胃贯穿始终,方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来源于《伤寒论》或《金匮要略》的方剂剂量折算有多种不同观点且相差悬殊,成为经典名方研发中的难点。当今半夏厚朴汤的临床实际应用剂量与其中1两约折合3 g的观点相近,该文系统评价半夏厚朴汤干预梅核气的有效性可为此种折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和Pub Med数据库,搜集半夏厚朴汤干预梅核气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7项RCT,共计1 5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中成药治疗比较,半夏厚朴汤干预梅核气的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1. 24,95%置信区间(CI)(1. 18,1. 30),P 0. 000 01],治愈率[RR=1. 76,95%CI(1. 45,2. 15),P 0. 000 01]均优于对照组。当前证据显示,1两约折合3 g折算下的半夏厚朴汤干预梅核气疗效显著;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但笔者建议此种剂量折算观点应纳入经典名方的研发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苯肾上腺素(PE)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脏变时作用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心电图及膜片钳全细胞式的记录方法,观察苯肾上腺素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心率矫正QT间期(QTc)及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异作用。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更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间期及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结论与正常动物相比,苯肾上腺素明显延长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QTc是由于其更显著延长左心室肌细胞复极90%水平的动作电位(APD9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Ⅲ~Ⅳ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凝血指标、组织因子(TF)、炎症指标、血小板聚集试验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接受健脾化瘀方联合肿瘤基础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肿瘤基础治疗,治疗时间(42±2) d。在入组第1天、第(21±2)天、第(42±2)天对受试者进行访视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1)治疗2个周期后,试验组较对照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凝血酶时间(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组织因子(T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FIB与TF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1),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434,P0.05)。(5) FIB与IL-1β呈显著正相关(r=0.357,P0.05),治疗后的改变也呈显著正相关(r=0.555,P0.05)。结论健脾化瘀方可能通过降低TF的表达和炎症因子IL-1β水平来达到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煎保留灌肠对Ⅲ型前列腺炎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Ⅲ型前列腺炎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凉血化瘀煎保留灌肠,对照组50例予前列安栓塞肛。共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NIH—CPSI评分、血液流变学、前列腺液常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凉血化瘀煎保留灌肠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瘀热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相似文献   
7.
选取25套国家及地方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其病名、病因病机、病理特点、治法、处方用药、中成药使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既有共识,也有不同的见解,不仅表现在对疾病的寒温之疫认识、寒热药物使用方面,还表现在具体用药思路以及对中成药的选用上。比较各地方案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国家方案的出台对地方的方案有较大的影响,但同时各地也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术的包容与个性化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对一些还存在争议的认识与观点,可以形成一些共识,尽量做到规范,以完善中医药对急性传染病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柴胡挥发油中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酸水蒸气蒸馏法、水蒸馏法、酸水蒸馏法及溶剂提取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分析所得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溶剂提取法的挥发油得油率最高,用酸水处理后再提取的得油率最低;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及其同分异构体蒿脑,酸水处理后提取的挥发油含有反式-2-壬烯醛、松油醇。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主要成分茴香脑及其同分异构体蒿脑在解热方面的药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与斑马鱼模型,分析中医药干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TDILI)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方药。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方剂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将核心方药在斑马鱼模型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筛选方剂342首,分析得到41味常用药物,17种常用药对,1组核心方。核心方药干预下的ATDILI模型,斑马鱼幼鱼的畸形率、死亡率均显著下降(P<0.05),形态学改善,肝脏荧光面积显著上升、荧光光密度显著增强(P<0.01)。结论 中医药干预ATDILI以补虚、清热、利湿为总原则,注重肝脾同治。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方药,在斑马鱼ATDILI模型上均显示出一定的保肝作用,验证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可靠与适用。研究将数据挖掘与药理实验验证相结合,为ATDILI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筛选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的内服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内服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161首,涉及中药57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疫病的治疗以祛邪扶正为原则,祛邪常用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化痰燥湿、活血化瘀、祛风解表、泻下通腑药,扶正常用健脾益气、滋阴补血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