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活化增视冲剂治疗玻璃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玻璃体出血是由全身性疾病、眼底病,眼外伤、手术所致的眼科常见病。笔者采用增视冲剂治疗玻璃体出血8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的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及组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素文  周锦慧 《山东医药》2000,40(24):48-49
笔者通过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检测及其组合模式分析,探讨肝炎病毒标志物与PHC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HC的预防提供依据。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1月~1998年6月我院住院PHC患者58例,均经B超、CT、核磁共振、手术病理、AFP检查中两项以上阳性确诊。其中男48例,女11例;年龄17~82岁,平均60岁。方法:常规空腹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  相似文献   
3.
4.
活化增视冲剂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活化增视冲剂对玻璃体混浊的治疗作用。方法  90眼玻璃体混浊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 4 8眼 ,口服活化增视冲剂治疗 )与对照组 ( 4 2眼 ,肌肉注射安妥碘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玻璃体混浊吸收程度 ,随机取各组 3 0眼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的吸收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显效率 60 4% ,总有效率 91 6%。对血流变和血流动力学观察 ,活化增视冲剂治疗前后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活化增视冲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 ,改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循环 ,对出血性、炎症性及手术后的玻璃体混浊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血脂分类繁多 ,不易被临床医师掌握。近年来 ,有学者 [1]提出了一个新的检测致动脉粥样硬化 ( AS)的脂蛋白指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n HDLC) ,其能全面反映胆固醇的致 AS作用。本文从 1 999~ 2 0 0 0年干部查体中选取 2 62例冠心病稳定期合并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 ,与 2 1 0例正常健康者 ,分别测定 n HDLC进行比较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2例冠心病稳定期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男性 1 46例 ,女性 1 0 9例 ,年龄 40~ 81岁 ,平均 5 9.87…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于 2 0 0 0年对济南市 4 4 7名从事医用X线诊断、放射性同位素及工业探伤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血液系统相关项目检查。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济南市从事医用X线诊断、放射用同位素及工业探伤作业的当年应检人员共 4 84人 ,剔除资料不全者 37人 ,实际统计 4 4 7人为调查组。其中医用X线 2 5 4人 ,工业用X线 12 1人 ,γ射线 2 5人 ,同位素4 7人。放射工作人员中 ,男性 367人 ,平均年龄(34 63± 9 2 5 )岁 (19~ 60岁 ) ,平均工龄 (9 96±9 2 1)年 (1~ 4 0年 ) ;女性 80人 ,平均年龄 (34 9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检测的敏感性。方法:采用ELISA和硝酸还原比色法测定。125例ACS患者在发病72h内的血浆HS-CRP,OX-LDL水平,血清NO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的HSCRP、OX-LDL水平明显增高,血清NO水平明显减低。血浆HS-CRP与OX—LDL水平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HS-CRP在检测ACS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文娟  吴宏巧  周锦慧 《山东医药》2001,41(10):F003-F003
近 10年间我科收治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 45例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42例 ,女 3例 ;年龄 7~ 72岁。右耳16例 ,左耳 2 9例。耳廓外伤后感染 43例 ,乳突根治术后继发感染 2例。 45例均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绿脓杆菌感染 31例 ,对氧哌嗪青霉素、先锋必、多粘菌素及丁胺卡那霉素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 9例 ,对氧氟沙星、先锋霉素 5号敏感 ;变形杆菌 5例 ,对丁胺卡那霉素及先锋霉素 5号敏感。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 45例中 ,43例施行了耳廓清创手术 ,2例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手术切口选于耳廓肿胀最明显处 ,充分暴露脓腔 ,先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混合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因MP肺炎住院治疗的230例患儿,按照有无合并ADV感染分为MP+ADV感染组(MIX组,n=80),单纯MP感染组(MP组,n=150),收集反映临床特征的共22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肺部啰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比例等17项指标与支原体混合腺病毒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WBC、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为支原体混合腺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显示,CRP≥30.285mg,WBC≥9.355×109/L,LDH≥517U/L对支原体混合腺病毒感染具有早期预测价值。结论 相较于单纯感染组,混合感染组疾病的严重程度更高,出院后短期内呼吸道再感染更常见。CRP、WBC、LDH可以为支原体混合腺病毒感染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聚果糖(FOS)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川崎病(KD)小鼠冠状动脉损伤的内在机制。方法:采用白色念珠菌细胞壁水溶性成分(CAWS)建立KD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PBS)组,KD造模(CAWS)组,FOS+KD(FOS)组,28 d造模成功后,收集粪便和心脏。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冠状动脉的结构变化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利用16S rRNA测序和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S-MS)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KD造模后多处冠状动脉正常结构消失,管壁水肿,炎症细胞大量浸润。免疫荧光显示CD68单核巨噬细胞标记物在冠脉周围显著增强。经过FOS处理后,上述的冠状动脉损伤及炎症情况显著下降。16S rRNA测序发现CAWS组肠道菌群明显紊乱,产SCFAs菌群减少,粪便SCFAs含量下降,FOS处理后肠道菌群组成情况及SCFAs有所恢复。结论:FOS能改善KD小鼠的肠道菌群紊乱,提高SCFAs产量,减轻KD冠状动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