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辨证使用中药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2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2组各60例接受治疗,2组病例均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治疗组联合辨证使用中药,52周后停药。观察第12、52周及第78周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12周、78周时,治疗组HBV-DNA降低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12周、52周、78周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余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辨证使用中药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抑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以及较好的增强持久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辨证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临床疗效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观察评价中医辨证用药与常规用药治疗中、重度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3年我院中医科所有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按分层随机的原则选择同期本院传染科慢性乙肝住院患者89例(中度57例,重度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ALB、A/G、TBIL、GGT、CHE)、肝纤维化标志物(HA、PC-Ⅲ、Ⅳ-C、LN)、凝血功能(PT、PTA)、腹部B超(MPV、脾厚、脾长、SPV、胆囊壁厚度)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肝功指标(CHE除外)均改善(P<0.05),其中中、重度乙肝治疗组ALB、A/G、GGT改变幅度优于对照组(ALB:1.72±0.64,1.21±0.85vs1.32±0.57,1.06±0.12;A/G:0.085±0.030,0.105±0.039vs0.036±0.007,0.069±0.034;GGT:-154.14±30.69,-151.06±31.16vs-20.90±7.17,-54.86±20.64,均P<0.05);两组CHE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835.08±241.61,-228.95±113.26vs-2488.79±356.73,-765.14±261.90,均P<0.05);治疗组慢性乙肝(中度)患者PT、PTA改善优于对照组(PT:-1.31±0.24vs-0.38±0.18;PTA:11.96±2.04vs5.32±2.58,均P<0.05);治疗组B超胆囊壁厚度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两组无差异.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的介入对改善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坏死,蛋白合成功能和减轻胆囊炎症方面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虫类药药力峻猛,其性走窜,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根据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的原理,应用虫类药治疗咳嗽、痛证、皮肤病、肿瘤等疾病均获得良效。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在熟练掌握虫类药的特性功效前提下,适当配伍相应的虫类药物,能较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表达及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明胶酶A(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制备大黄[庶虫]虫丸大鼠药物血清,温育HSC。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MMP-1的表达。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结果大黄[庶虫]虫丸药物血清可明显促进HSC对MMP-1的基因表达,同时可明显增加HSC合成的MMP-2的含量和活性(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其促进HSC的MMP-1基因表达,增加MMP-2的含量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姑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中药煎剂,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癌痛评分、EORTC QLQ-30评分及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评诂、肝功能Child-Pugh评分、EORTC QLQ-30评分及Karnofsky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癌痛评分治疗组改善幅度虽然好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晚期患者中加用中医辨证治疗,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癌痛、保护肝功能,并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何义华 《临床荟萃》1996,11(10):475-476
1988年1月~1995年1月,我们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36例,同时用能量合剂辅助治疗作为对照组,经临床治疗观察发现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比用能量合剂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6岁;能量合剂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4~80岁。 按1974年冠心病高血压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疗评价参考标准(上海第二医学院第三人民医院,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疗效评价,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78),以临床症状及心电图为诊断依据。治疗组包括劳力型心绞痛22例,自发性心绞痛10例,因情绪变化而发生心绞痛3例,隐性冠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至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至丸加味。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谷丙转氨酶(Au)、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纤维化【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1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8%.对照组8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Alb、TBil、GGT、PT、PTA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脂及细胞炎症因子均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TG、LDL—C、IL-6、IL-8、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至丸对酒精性肝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机理可能与保护肝细胞功能、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抗肝纤维化等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黄蛰虫丸对经旁分泌和自分泌途径激活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情况的影响&#65377;【方法】 采用Nycodenz 分离液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急性CCl4 损伤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肝的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65377;在制备正常鼠血清和DHZCW药物血清的基础上,将它们分别加入KC和HSC培养板内作用后制备成正常鼠KC条件培养液(NKCCM)&#65380;损伤鼠KC条件培养液(KCCM)以及正常鼠HSC条件培养液(HSCCM)&#65377;将上述条件培养液分别干预HSC 24 h&#65380;48 h和72 h,然后采用MTT法和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比较各组HSC细胞活化增殖情况&#65377; 【结果】 损伤鼠不含药组和正常KC对照组比较,HSC活化增殖情况显著性增高(P < 0.01),损伤鼠含药组HSC活化增殖则显著降低(P < 0.01,P < 0.05),且其抑制效应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而正常鼠HSC不含药组和正常鼠HSC含药组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65377; 【结论】 DHZCW对经旁分泌途径激活大鼠HSC活化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效应与血清药物浓度间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但对经自分泌途径激活大鼠HSC活化增殖未见明显抑制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胶原生成与降解失衡,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的病理过程。中医认为湿热疫毒未清、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机包括湿、热、毒、淤、虚。中药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药理作用的特点,在纤维化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现将近5年来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表达及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明胶酶A(MMP-2)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制备大黄(庶虫)虫丸大鼠药物血清,温育HSC.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MMP-1的表达.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结果大黄(庶虫)虫丸药物血清可明显促进HSC对MMP-1的基因表达,同时可明显增加HSC合成的MMP-2的含量和活性(P<0.05).结论大黄(庶虫)虫丸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其促进HSC的MMP-1基因表达,增加MMP-2的含量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