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黄芪-赤芍配伍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harmmaper数据库,筛选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挖掘的COPD相关靶点,对黄芪-赤芍药对与COPD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交互处理得到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关键靶点,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A549炎症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黄芪-赤芍药对中44个有效成分作用于COPD,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2R,3R)-4-methoxyl-distylin、二氢异黄酮;黄芪-赤芍药对通过IL6、PTGS2、TNF等113个靶蛋白,调控Ras、PI3KAkt、IL-17等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OPD,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丁子香萜、芍药苷与IL-6、PTGS2、TNF大分子蛋白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细胞试验证实,槲皮素与山奈酚均能减少IL-8,MMP-9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效果;芍药苷有明显的扩血管、抗血栓之效。结论 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初步揭示了黄芪-赤芍药对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上皮细胞生长增强保护屏障等预测出黄芪-赤芍药对治疗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其活性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研究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低温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搏动中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浅低温心不停搏组)和对照组(中低温心停搏组).分别在术前、转机、停机及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取冠状静脉窦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气分析及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并取心房间隔肌观察心肌含水量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CPB时间、脱机、呼吸支持、多巴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和血红蛋白尿等指标.结果:冠脉循环血气、电解质、酸碱水平与体循环的组内组间对比基本一致.CK、CK-MB、AST、LDH两组在CPB和术后均有增加,且以对照组升高显著,与观察组相同时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变化不大.心肌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变化显著,而观察组轻微改变.临床指标观察,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损伤很轻,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量表积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 :选用针灸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 17例 ,并于治疗前后测定MMSE R、ADL R及BBS量表。结果 :针灸对痴呆患者的MMSE R、ADL R以及BBS中生活能力量表积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P <0 .0 1) ,而对BBS中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的量表积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灸治疗VD疗效确切 ,能提高V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MHC—I类抗原加工途径异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武 《中国肿瘤》2003,12(3):160-163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MHC-I类抗原呈递细节已逐渐明晰,全面认识肿瘤细胞MHC-I类相关抗原加工途径缺陷或改变与肿瘤生物学及肿瘤临床的关系,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有效易行的高频电刀波峰因子检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接收电刀输出波形,由普通的数字示波器完成数据采集与数字化,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PC端软件根据数据计算波峰因子。通过对高频电刀波峰因子的检测,最终验证波峰因子对电刀性能以及临床使用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1 240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分析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为了解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962例晚期孕妇、85例育龄妇女、9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和103例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进行了生殖道支原体检测。结果 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生殖道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4.16%、3.52%、11.1l%和13.59%。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在晚期孕妇、育龄妇女、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淋球菌性阴道炎妇女中均有一定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在预防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1 4只猪随机分为对照组 (Ⅰ组 )和实验组 (Ⅱ组 )。对照组在去除肺动脉阻断 ,恢复自体血流前 ,给予控制性再灌注处理 (灌注液 :去白细胞∶改良Buckberg液 =4∶1 ,灌注压 1 8mmHg ,灌注时间 1 0min ,温度 37℃± 1℃ )。实验组在去除肺动脉阻断 ,恢复自体血流前 ,给予控制性再灌注 ,后经肺动脉以每分钟 1 .0 μg kg注入硝普钠 1 0min ,余处置同对照组。 0 .5 ,1和 2h后测血氧分压、肺血管阻力、肺顺应性及肺氧合功能变化 ,实验结束后 ,取肺组织测NO含量、MDA含量及肺含水量。结果 实验组的左肺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0 5 )。肺循环阻力、丙二醛 (MDA)值及肺含水量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实验组肺中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结论 硝普钠结合控制性再灌注能明显降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起到了较好的移植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 31 Ⅰ治疗Graves病时 ,不同的剂量计算方法与治愈率以及治疗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在计算治疗Graves病所需1 31 Ⅰ时 ,分别采取不同的两种计算方法 ,观察两者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做多因素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 1次治愈率提高约 12 % ,近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延续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亦明显减少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1 31 Ⅰ治疗剂量计算时 ,既要有公式的规范性 ,又要有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的灵活性 ,即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乳晕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16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采用局部麻醉肿胀技术,乳晕边缘小切口滑行切除增生的乳腺组织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16例156侧乳房的临床资科。结果每侧乳房切除增生的乳腺组织约50-150g,术后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切口硕痕亦不明显。随访12—36个月,术区外观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在局部麻醉肿胀技术下行乳晕小切口潜行切除增生的乳腺,是一种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