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准则>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的认证.结果对各职能科室的人员组织合理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添设备20多台套,不断完善质量体系,进一步提高技术能力.结论取得各项资质认证认可,有利于促进职业卫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宝宝在晚上睡觉时,出现间歇哭闹或抽泣,这就是夜啼。经常出现夜啼不仅会使孩子睡眠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也影响父母的休息。父母应该细心地寻找原因,及时处理。引起夜啼的原因主要如下:缺钙:缺钙的孩子除有夜啼外,还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孩子会有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等。为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让孩子多晒太阳,孩子会好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为促进抗真菌药的合理应用、有效减缓真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分离和药敏相关数据,分析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率和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1 048份阳性真菌样本,呼吸道标本占41.89%,60岁以上患者(61.45%)和重症医学科(25.48%)分布比例最高;共分离出1 329株真菌,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属、热带念珠菌分别占24.53%、15.80%、13.69%。各种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达10%~20%,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亦高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结论 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应慎用唑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是念珠菌感染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催乳方治疗产后缺乳(气血虚弱型)的临床疗效,为催乳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08例产后缺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催乳方(北芪30、党参15、当归10、王不留行20(炒)、通草12、猪蹄1~2只,黄豆50、花生50)治疗;对照组48例以花生黄豆猪蹄汤治疗。1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7天为1疗程。对比观察两组就诊的第1天、第8天哺乳后4小时的一次泌乳量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比较,治疗后第8d泌乳量(P〈0.001)及临床疗效(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催乳方治疗气血虚弱型的产后缺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家蚕表达系统表达含蛋白转导肽P11的人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融合蛋白,并对其抗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P11-PON1融合基因构建于家蚕表达载体pFastBac 5B多克隆位点,转化家蚕DH10BmBac 感受态细胞,收集病毒粒子并感染家蚕5龄幼虫,感染96 h 后,收获蛋白;SDS-PAGE 电泳分析P11-PON1融合蛋白占家蚕总蛋白比例,计算蛋白含量;利用小鼠和斑马鱼鉴定P11-PON1融合蛋白抗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每只小鼠灌胃或直肠给P11-PON1融合蛋白1mg,给药后立刻和3 h后,腹腔注射DDVP溶液20 mg/kg,观察小鼠中毒状态,计算存活率;P11-PON1融合蛋白溶于斑马鱼养殖水中,浓度分别为1、2.5、5、10和20 mg/L,给药后立刻和3 h 后加入终浓度为50 mg/L的DDVP溶液染毒,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存活率。结果成功表达了P11-PON1融合蛋白,该蛋白占家蚕5龄虫总蛋白的8%;灌胃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没有提高染毒小鼠的存活率;直肠给药后立刻染毒也没有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而直肠给药3 h后再腹腔注射DDVP染毒,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lt;0.01);斑马鱼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后立即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性提高,而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3 h后再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显著提高,其中融合蛋白20和10 mg/L组24 h存活率均为62.5%,5 mg/L组存活率为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高(P &lt;0.01);2.5 mg/L组存活率为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提高(P &lt;0.05)。结论家蚕能够表达P11-PON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提前给药能降低DDVP对小鼠和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适宜技术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收治的140例重症骨科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重症骨科患者进行常规群体性健康管理。观察组重症骨科患者以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医适宜技术进行群体性健康管理。观察两组群体性健康管理质量、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管理前,疼痛指标、活动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标4个维度的群体性健康管理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疼痛指标、活动指标、营养指标、生活质量指标4个维度的群体性健康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管理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维度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管理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3个维度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评分形成明显差异,观察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分析特应性皮炎(AD)门诊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疾病严重程度、瘙痒、睡眠、生活质量、家庭影响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评分标准、瘙痒VAS、睡眠VAS、生活质量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12例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与问卷调查。结果 AD最常见的证型为心火脾虚(28.6%),脾虚为最常见病机。生活质量、SCORAD评分、瘙痒、睡眠与不同证型之间无关(P?>0.05);不同某种皮损积分在不同证型中的差异比较显示,红斑在血虚风燥中积分较高,肥厚/苔藓样变积分在脾虚血燥中最高(P?<0.05)。结论 AD的病情具有年龄阶段性,不同年龄段其证型不同;皮损积分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辛脑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受精后3h(hpf)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25、50、100、200和400μmol/L)细辛脑溶液中,以不加细辛脑为对照组,每隔24 h更换1次细辛脑溶液,分别在24、48、72和96 hpf等时间点用显微镜观察班马鱼胚胎发育形态,记录24 hpf胚胎自主抽动次数,48 hpf心率、畸形率和死亡率,72和96 hpf孵化率和死亡率,利用RT-qPCR检测96 hpf斑马鱼胚胎Sepn1基因表达情况,采用Noldus斑马鱼幼鱼行为视频跟踪系统评价细辛脑暴露对幼鱼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细辛脑各实验组斑马鱼胚胎自主抽动次数随浓度增加而降低,100、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细辛脑各实验组斑马鱼48 hpf心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72和96 hpf斑马鱼幼鱼出现了脊柱弯曲、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等畸形形态;与对照组相比,100、200和400μmol/L组96 hpf孵化率均下降,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400μmol/L组死亡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细辛脑浓度增加,96 hpf斑马鱼幼鱼运动速度和距离明显减小,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200和400μmol/L浓度组活跃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96 hpf时,细辛脑各浓度组胚胎Sepn1基因表达下降,其中1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00和400μ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细辛脑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有致畸作用,并且影响其运动行为,建议婴幼儿慎用细辛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