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物的血糖指数与糖尿病饮食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等热量而血糖指数不问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6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男40例,女3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试验期8周,经过2个饮食阶段。第1阶段: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55%的食物4周,经过15d清洗期后,进入第2阶段: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75%的食物4周。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按标准体质量计算。③分别于两个饮食阶段结束时测定患者血生化学指标:血脂检测采用比色法,果糖胺检测采用酮胺法,血糖用血糖仪检测,胰岛素用放射免疫学法检测,胰岛素曲线下面积[025&;#215;空腹胰岛素&;#177;0.75&;#215;(餐后60min胰岛素)&;#177;0L5&;#215;(餐后60min胰岛素]。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糖尿病患者7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8项指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低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6.8&;#177;1.2),(12.73&;#177;2.71),(10.26&;#177;1.92),(2.19&;#177;0.58),(1.9&;#177;0.2),(4.6&;#177;1.2)mmol/L.(75&;#177;25)mIU/(L&;#183;min),(68&;#177;22)mIU/L;(8.9&;#177;2.7).(14.81&;#177;2.77),(13.82&;#177;3.24),(4.10&;#177;0.67),(2.5&;#177;0.5),(7.0&;#177;0.3)mmol/L,(118&;#177;40)mIU/(L&;#183;min),(93&;#177;14)mIU/L,t=4.58~18.41,P〈0.011;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高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1.4&;#177;0.4),(14&;#177;05)mmol/L;(1.2&;#177;0.4),(1.2&;#177;0.2mmol/L,t=3.023.17,P〈0.01]。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糖尿病患者应以低血糖指数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联索(adiponectin)在2型糖尿病(DM)及DM合并冠心病时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血浆脂联索水平的因素。方法:用ELISA方法在2型糖尿病组(无或合并冠心病)、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浆脂联索水平。结果:无冠心病的糖尿病组血浆脂联索水平较非糖尿病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组更低。结论:2型糖尿病中血浆脂联索水平的明显下降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1999年8月-2009年5月经临床确诊的83例PA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生化检查、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PA患者均为持续性高血压,15.7%(13/83)为1级高血压,48.2%(40/83)的患者为2级高血压,36.1%(30/83)的患者为3级高血压.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肥厚患者占38.5% (32/83),脑血管并发症占7.2% (6/83),出现肾损害者占14.5%(12/83).患者手术后血压正常率为62.6%.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大多数为中重度高血压,血管并发症常见,外科治疗对降血压的效果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那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新诊断糖尿病组26例,原有糖尿病组22例,新诊断组采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既往组由原来应用阿卡波糖改为那格列奈控制血糖.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两组低血糖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新诊断组的FPG、2 h 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既往组的FPG、2 h PG及HbA1c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低血糖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那格列奈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足底压力峰值、分布情况及其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足底压力测量仪检测218例糖尿病患者和102例健康正常人以正常步态行走时的动态足底压力,每个受试者均检测5次后取平均值。将足底分为10个不同区域,计算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足底各区域MPP的分布情况。结果:正常人群和糖尿病患者足底MPP分别为(402±129)kPa和(417±113)kPa,在调整了年龄、性别、BMI等协变量的影响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第1跖骨、第5跖骨区压力高于正常人群。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胼胝2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这2个因素可解释足底压力总变异量的38.2%。结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MPP无差别,但压力分布不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胼胝的形成可显著影响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应用双C和MSII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合并CAP患者99例随机分为双C组(50例)和MSII组(49例),分别给予双C和MSII.双C是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即"双C"方案.MSII是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合每日八次指尖血糖监测.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后,观察CAP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肺炎控制时间的差异.结果 双C组和MSII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3±0.2)mmol/L和(6.8±1.2)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7±0.4)mmol/L和(9.3±1.2)mmol/L,均能达标.治疗后双C组患者果糖胺(7.2±0.13)mmol/L与MSII组(9.0±0.1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C组患者肺炎主要症状(发热、胸痛、咳黄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4.2±1.8)d、(3.7±1.2)d、(4.7±1.8)d、(8.2±1.3)d、(8.3±1.1)d和(9.2±2.6)d,血糖达标时间为(3.7±0.6)d、肺炎控制时间(12.8±4.5)d、胰岛素用量(37.6±6.5)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0.6±0.4)次/例;MSII组分别为(6.2±1.7)d、(4.3±1.4)d、(8.4±2.5)d、(9.6±3.5)d、(9.6±3.4)d、(12.4±4.1)d、(7.2±1.2)d、(18.2±6.8)d、(57.2±10.3)U/d和(4.3±0.7)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配合抗生素的前提下,"双C"方案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T2DM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肺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肺炎的时间均较MSII组短,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已代替了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用于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明显提高。现回顾性分析本院4013例自愿行TCT检测患者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剧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院82例妊娠剧吐孕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7.6%,护理满意度是95.1%;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78.0%,护理满意度是80.5%,观察组孕妇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于妊娠剧吐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提高孕妇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苯扎贝特纳米脂质载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苯扎贝特纳米脂质载体中的游离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计算包封率。色谱条件: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3.0)-甲醇(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苯扎贝特峰与杂质峰的分离度良好,苯扎贝特浓度在4.44~177.6 μg·m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0.68%)。3批苯扎贝特纳米脂质载体的包封率均>7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苯扎贝特纳米脂质载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