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6例AB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BC临床症状不明显,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糜烂;活检组织学检查常合并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3)或宫颈管黏膜原位腺癌(AIS)。行宫颈锥切或单纯子宫切除术。镜下: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一致,排列紧密,细胞质少,胞核深染,核分裂不活跃;呈小巢状、条索状在宫颈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巢周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细胞巢中央见腺腔样结构及鳞状分化,无明显间质反应。浸润深度2~7mm,宽度3~7mm。随访1~8年无异常发现。病理诊断: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结论:ABC常伴有CIN3和AIS,诊断应与腺样囊性癌(ACC)等宫颈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NAT)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提高血液安全性,探讨自动化核酸扩增技术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的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8人份),在KHB-DP1000半自动核酸提取仪上自动化方法提取样本核酸,应用荧光PCR方法在AB I7300上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用临检中心室间质控品和澳大利亚室间质控品进行室间质评,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结果应用标准品考评检测限量,本法的95%的检出限量HBV DNA、HCV RNA和H IV RNA分别为100.9 IU/m l,155.1拷贝/m l和165拷贝/m l,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60.1、302.2),(98.9,398.6)和(105.2,425.8)。通过对16 744个样本共2093汇集池检测,初始检测HBV DNA阳性池2个,HCV RNA、H IV RNA未检出阳性池,进一步拆分检测,有2份献血者的血液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率为0.012%。结论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考虑将国产自动化核酸扩增试剂纳入血站血液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RhC抗原在输血后24h对急诊骨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行急诊骨科手术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仪进行自体输血,观察组与自身RhC血型异型的血液进行异体输血,输注血液为与自身ABO及RhD血型同型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输血前后患者血清中IgG、IgM、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输血前后血液中CD3+、CD4+、CD8+和NK细胞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输血前,两组患者血清中IgA、IgG、IL-2和TNF-α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两组患者血清中IgA、IgG、IL-2和TNF-α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均较输血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05).[结论]输注不同RhC抗原血型24h后能够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不利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自体输血24h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DAP)少见,是前列腺癌(acinar adenocarcinoma of prostate,PA)形态学上独特的亚型,发病率较低,单纯型 DAP约占全部前列腺恶性肿瘤的1%.目前对DAP来源、诊断及预后仍存在争论,其形态易与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导管内癌(IDC-P)及转移性腺癌混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例DAP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目前国内骨科医师止血带的使用情况,为止血带应用的规范性、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二维码网络问卷的形式向全国各地的骨科医师发放止血带相关的调查问卷。结果221位骨科医师参与了止血带相关的问卷调查。195位骨科医师(88.24%)选择止血带压力时考虑个体因素,且选择多样化,考虑因素主要包括肥胖程度(64.22%)、收缩压(55.20%)、肢体周长(44.80%)及肢体阻断压力(LOP)(41.63%)。109位骨科医师(49.32%)认为上臂止血带压力设置为31~35 kPa,84位骨科医师(38.01%)与83位骨科医师(37.56%)分别认为大腿止血带压力设置为41~45kPa与51~60kPa。126位骨科医师(57.01%)经历过止血带相关的并发症,其中103位骨科医师(46.61%)最担心的并发症是神经损伤。结论目前国内骨科医师对止血带使用的认知有较大差异,基于收缩压或LOP设定充气的压力,国内气压止血带的压力设置普遍高于必要的压力,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优化止血带压力设置的临床实践指南,最大限度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