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儿童盲和弱视的重要原因,其中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具有遗传性.目的 应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于2011年在宁夏眼科医院收集一回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采集家系中患者及表型正常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抽取患者、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及3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各5 ml,提取DNA,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筛查和检测候选致病突变位点.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家系成员和正常对照者进行突变位点验证,最终确定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该家系共6代61名成员,均为回族,先天性白内障患者18例,为5代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患者中合并眼球震颤和斜视者7例,合并高度近视者4例,来诊前均已实施白内障摘出术.利用眼遗传病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筛查后共得到8个候选致病突变位点,其中5个在非编码区,3个在编码区,通过PCR和直接测序法验证确定CRYGD基因上的P24T突变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该突变与家系内所有患者表型共分离,在家系表型正常者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外显子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快速检测CRYGD基因P24T突变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突变,该技术为临床表型多样、致病基因众多的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值及其与屈光状态的关系,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个体化切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只近视及近视散光眼和30例正视眼,近视眼根据其屈光状态分为低、中、高3组,各组的散光度数均在-2.00D以下。分别测量角膜地形图和屈光度,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Q值大约为-0.172,其中低度近视组为-0.136,中度近视组为-0.191,高度近视组为-0.192,正视眼组为-0.168。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p=0.117,p〉0.05),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p=0.115,p〉0.05)以及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p=0.983,p〉0.05)之间的Q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球镜度数的相关分析(r=0.137,p=0.047〈0.05),说明Q值与球镜度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Q值与柱镜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相关性(r=-0.025,p=0.383〉0.05)。结论影响Q值的主要因素为球镜的度数,两者呈正相关,对Q值的研究还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病例,以期获得更详尽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患者和散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RP1基因突变频率及特征,并探讨它们在RP发病机制中潜在的作用。 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7个ADRP家系的55例成员、散发RP患者30例及75名健康成年人进行了RP1基因全编码区和邻近剪切位点的内含子区域序列突变的检测。运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RP1基因突变位点对RP的作用。 结果 ADRP家系成员和散发的RP患者在RP1基因的第四外显子上均检测出852、872、921和939共4个变异位点。在ADRP家系和散发的RP患者中RP1基因的R872H位点改变与R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χ2=4.469,P=0.03)。P903L位点的改变仅在家系成员中检出,散发病例及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 结论 RP1基因R872H位点多态性可增高RP的危险性,具有潜在的致病性,考虑为家系和散发RP患者的易感基因。P903L位点改变是否为致病基因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患者视紫红质(RHO)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技术和直接及克隆测序方法对RHO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一家系4例ADRP患者RHO基因的第297密码子存在杂合的两种类型密码子(AGC和AGT)。该家系的另3名患者未检测到该突变,对照组发现1例此类型沉默型突变。该家系在第3外显子3’端下游第4个碱基处发生C—T转换,其11个成员中该位点呈T纯合子1例,呈杂合子状态8例。对照组发现2例该位点的杂合子状态。结论视紫红质基因Ser-297-Ser突变与RP疾病未出现“共分离”现象,因此该沉默型突变不是该ADRP家系的致病原因,系RHO基因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视网膜母细胞瘤患RBl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奄RB患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在RB患10例中,确定双眼RB患1例第8外显子37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其母亲同样为第8外显子36位核苷酸A-T突变,引起12位谷氨酸变为天门冬酰氨酸(G12A)。结论:本组双眼RB患1例为遗传性,其RB1基因突变为微小突变,其母亲为突变基因携带,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RB)病人体细胞中RBI基因突变,探讨RBI基因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筛查RB病人白细胞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确定突变。结果在12例RB病人中,确定3例RBI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他们分别是第10外显子中T至A杂合性突变,将苯丙氨酸编码序列变为酪氨酸编码序列;第10外显子1bp碱基缺失(GAT—AT),发生阅读框架改变;第22外显子中A至T杂合性突变,将精氨酸序列变为终止密码。结论这3例RBI基因生殖细胞性突变的方式为点突变和小缺失,这些突变改变了RBI基因的遗传信息,致使异常的RBI基因蛋白产生,导致视网障母细胞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淼  盛迅伦  王旭 《山东医药》2010,50(23):74-75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暴露性角膜炎(EK)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3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诊断为EK的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行单纯常规药物、溃疡表面烧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最终永久性睑裂缝合术治疗.结果 经常规药物治疗1周后均未达治愈标准,配合溃疡表面烧灼治疗后4眼完全治愈、3眼好转,9例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5眼好转、4眼无效,4例经永久性睑裂缝合术后治愈;视力恢复至0.3以上2眼,0.02~0.3者5眼;1例术后1 a因眼睑闭合不全不能有效缓解再次出现EK,最终行眼内容剜除术.结论 对听神经瘤切除术后EK患者明确诊断后序贯行常规药物、溃疡表面烧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永久性睑裂缝合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16例18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的变化。 结果: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1mmHg=0.133kPa)以下,前房深度明显增加,17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无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17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明显。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恰当适应证的选择可使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为DR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人口学特点及回汉分布进行调查,完成最后一步抽样,确定具体的社区及村镇的样本量,填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调查表。分析宁夏地区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结果:3001例中共发现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DR患者13例,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其中男5例,女8例,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男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和农村间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城市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于农村。3001例中汉族1734例中共发现8例DR患者,患病率0.46%,回族1240例中共发现4例DR患者,患病率0.32%,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确诊的DR患者中,糖尿病病程<5a者1例(7.69%),5~10a者4例(30.77%),>10a者8例(61.54%)。合并高血压者10例(76.92%);合并高血脂者8例(61.54%)。结论:DR在宁夏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7.11%,占所有受检者的0.43%(人群患病率)。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女性DR患者高于农村。DR在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比较,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显著性。汉族和回族患者的DR患病率比较,汉族高于回族,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是DR发生的高危因素,对高危糖尿患者人群的定期眼底检查及高危因素的检测是防治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ICL(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及晶体旋转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5例(70只眼),平均随访时间(8.8±5.5)个月。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晶体4个襻的位置,眼前节照相测算术后轴向与预测轴向的偏差。结果经过随访,术前平均柱镜度数(MRC)-(2.88±1.49)D降为术后的-(0.61±0.41)D,术后MRC≤-0.50 D占48.57%(34/70),在-0.50~-1.00D范围内占51.43%(36/70)。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MRSE)-(12.08±4.22)D降为术后的-(0.41±0.61)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的占44.29%(31/70),术后裸眼视力≥1.0占55.71%(39/70)。平均术后TICL轴向与术前预测的差别为(6.96±8.37)°,29只眼(41.43%)TICL襻顶点位置在睫状沟内,41只眼(58.57%)不在睫状沟内。TICL旋转的角度和术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拱高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TICL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术后TICL晶体襻的位置和拱高是引起晶体旋转的两个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