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体内脂肪推挤过多或(和)分布异常,体质量增加,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即为肥胖症[1]。肥胖症与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2-3]。研究[4]表明,肥胖症青少年高血压检出率约为非肥胖症者的34倍,贫血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中药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疾病复发率为3.1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疾病复发率为16.67%;两组数据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将抗生素与中药外敷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控制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和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麻痹性水平斜视,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01/2014-08收治完全性或近完全性水平直肌麻痹斜视患者15例17眼,分别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治疗A组7例7眼,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治疗B组8例10眼,术后随访平均21±8.71 mo观察手术疗效。
  结果:术后观察患者15例17眼均获得满意效果,14例16眼患者术后随访获得较为理想的远期效果。1例1眼患者术后6 mo随访斜视度30?。远/近斜视度数明显降低( t=28.71,P<0.001;t=36.21,P<0.001),双眼固视视野范围扩大(t=17.96,P<0.001)、麻痹肌运动程度提高等视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9.20,P<0.001)。
  结论:采取Jensen直肌联结术联合麻痹肌的拮抗肌后徙术和超大量麻痹肌缩短联合超大量麻痹肌的对抗肌后徙术治疗完全性或近完全性麻痹性水平斜视,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患者能获得眼位正位、麻痹肌运动改善、双眼固视视野扩大的长期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锰卟啉(MnTB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MnTBAP治疗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MnTBAP(10mg/kg体重),缺血24h后处死,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缺血侧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调控蛋白Caspase-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组相比,MnTBAP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结论 MnTBAP能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肌瓣填塞术治疗慢性脓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脓胸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肌瓣填塞术治疗8例慢性脓胸,结果6例治愈,1例未愈,1例复发。结论:肌瓣填塞术是治疗慢性脓胸的有效方法,具有胸廓形状不改变或轻度改变的特点,对肌瓣不能填满脓腔者应附加胸廓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咖啡因在超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作用,以缩短撤机时间,提高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7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机械通气,在撤机观察中对照组予氨茶碱,观察组予咖啡因,观察在相关指标上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85.71%;观察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上,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率、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排血量指数、尿量、呼吸频率、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咖啡因能降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撤机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付红艳  王义勇  张科东  周凤 《天津医药》2019,47(10):1050-1053
摘要: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1)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其在NSCL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收治的 34 例肺鳞癌、65 例肺腺癌和 20 例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肺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 MUC1蛋白表达。所收取肺组织标本均经HE染色证实符合病理要求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UC1蛋白 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UC1蛋白预测不同类型NSCLC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肺鳞 癌和肺腺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MUC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肺癌组(P<0.05)。血清MUC1蛋白诊断肺鳞癌的最 佳临界值为33.23 U/mL,其诊断敏感度为52.94%,特异度为100%;肺鳞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的MUC1蛋白阳性表 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血清MUC1蛋白诊断肺腺癌的最佳临界值为31.31 U/ mL,其诊断敏感度为61.54%,特异度为95%;肺腺癌组中-低组织分化、TNM分期Ⅲ~Ⅳ期组患者血清及癌组织MUC1 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高组织分化、TNM分期Ⅰ~Ⅱ期组(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MUC1蛋白呈高表达, 其对肺腺癌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有预测意义,对肺鳞癌无明显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试验是指新药物或新疗法获得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前,必须进行的小规模临床试验,是现今最为科学的医疗监管手段之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暴发及常态化防控,给传统的临床试验的开展带来了诸多阻碍,而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在此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关注。疫情时期,中心访视成为受试者参与研究的主要障碍,而DCT利用“虚拟”工具获取试验数据,从而将受试者参与研究的障碍最小化。文章从DCT的理念、其在国内外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及HBsAg,HBcAg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凤  王锦蓉 《华西医学》1994,9(4):419-421
本文采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PHC)组织HBVDNA存在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HC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并比较HBsAg、HBcAg在PH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的定位分布。结果显示:整合型HBVDNA在32例PHC组织检出率71.9%(23/32),癌旁组织检出率40.7%(11/27);PHC组织内检出HBSAg阳性细胞12例(37.5%)未检出HBCAg;癌组织检出HBsAg26例(96.3%),HBcA95例(18.5%)。结果提示:HBV感染与PHC发生密切相关,HBV可能通过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对PHC发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