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水平及其主要危险因素,分析母亲围孕期患病及其心理状态与出生缺陷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陕西省30个区(县)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怀孕且明确结局的育龄妇女及婴幼儿。采用多阶段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分析孕期患病及心理状态和出生缺陷的关系。结果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为195.04/万。在29 121例调查对象中,围孕期患病者占51.1%,围孕期发生心理状态改变者占6.8%。控制混杂后,围孕期患感冒(OR=1.33,95% CI:1.10~1.61)、发热(OR=1.54,95% CI:1.09~2.16)、肝内胆汁淤积症(OR=32.77,95% CI:4.08~263.04)等疾病及存在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等精神状态(OR=1.60,95% CI:1.19~2.15)及家庭关系不和(OR=2.07,95% CI:1.12~3.79)等心理因素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对各时期(孕前及孕早中晚期)患病分析发现:孕早期患感冒(OR=1.59,95% CI:1.28~1.98)、孕早期发热(OR=1.43,95% CI:1.48~4.00)、孕中期情绪不良(OR=1.52,95% CI:1.05~2.19)、孕晚期情绪不良(OR=1.63,95% CI:1.05~2.19)、孕晚期关系不和(OR=2.89,95% CI:1.16~7.20)与出生缺陷相关。对患病频率分析发现:4个时期只有1个时期患感冒(OR=1.24,95% CI:1.02~1.52)、有2个时期患感冒(OR=2.06,95% CI:1.30~3.26)、1个时期有发热(OR=1.49,95% CI:1.04~2.13)、1个时期存在情绪不良(OR=1.71,95% CI:1.19~2.45)、1个时期关系不和(OR=2.67,95% CI:1.32~5.39)与出生缺陷相关。结论 陕西省出生缺陷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围孕期感冒、发热、情绪问题及关系不和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2.
等时替代模型(ISM)是探索身体行为与健康结局之间真实关联的有力工具,在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ISM的原理和具体分析中的实现方法,以期为国内身体行为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分析思路。通过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陕西省人群基线调查数据,分别采用单一活动模型、分割模型以及ISM分析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比较不同模型优缺点,展示ISM在量化身体活动健康风险研究中的优势。ISM可以较好量化身体活动与健康结局的真实关联,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医学研究中数据质量是决定研究成败的关键,因此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是确保研究成功的重要一环。REDCap系统是医学研究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研究中逐渐得到应用。如何应用REDCap系统实现医学研究数据的双录入及质量控制,是研究者们在研究中应用该系统时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研究项目的创建、数据采集工具的设计、数据的双录入、数据核查和导出等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如何利用REDCap系统进行数据双录入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妇呼吸道感染与活产单胎新生儿出生孕周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30个区(县)。面对面问卷调查2010-2013年符合纳入指标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应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孕早期呼吸道感染组和无呼吸道感染组进行1∶1匹配。以母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和子女出生孕周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仅分析匹配前呼吸道感染变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3仅分析匹配后呼吸道感染变量。结果 共纳入28 848人,孕早期呼吸道感染3 676人(12.74%)。匹配后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别为2 762人。模型1显示母亲孕早期出现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出生孕周减少0.111周(P<0.001),模型2减少0.058周(P=0.025),模型3减少0.076周(P=0.036)。结论 孕妇出现呼吸道感染与子代出生孕周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婴幼儿体重指数(BMI)生长轨迹,探讨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 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1岁内每三个月一次,1~2岁每半年一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测量、喂养、户外活动、患病等。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拟合0~2岁BMI生长轨迹,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辅食添加对不同BMI生长轨迹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1 255名婴幼儿的BMI生长轨迹主要划分为六类:“正常平稳”(6.5%)、“正常-加速”(4.8%)、“正常-减缓”(28.0%)、“持续偏低”(32.9%)、“追赶生长”(17.8%)和“追赶生长-加速”(10.0%)。以“正常平稳”组作为参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辅食添加早于6个月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16,95%CI 1.01~4.83)和“追赶生长-加速”(OR=3.13,95%CI 1.35~7.2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成立(OR=2.41,95%CI 1.03~5.63;OR=3.46,95%CI 1.41~8.48)。1岁时较低的喂养指数得分可显著增加“追赶生长”(OR=2.50,95%CI 1.23~5.0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然成立(OR=2.35,95%CI 1.10~5.07)。结论 研究地区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以“正常-减缓”、“持续偏低”和“追赶生长”三种模式为主;辅食添加的时间和质量会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陕西省成年人群肌肉重量与生活质量的关联性。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8-2019年建立的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中陕西省人群队列的基线调查,通过健康调查12条简表测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总分(PCS)和心理功能总分(MCS),通过人体脂肪测量仪测量全身肌肉重量。采用调整混杂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性别肌肉重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利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方法探索不同性别肌肉重量与生活质量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20 595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0岁,33.4%为男性。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与Q1组相比,女性Q5组人群低PCS的风险下降20.6%(OR=0.794,95%CI:0.681~0.925),低MCS的风险下降20.1%(OR=0.799,95%CI:0.689~0.926)。与Q1组相比,男性Q2组人群低PCS的风险下降24.4%(OR=0.756,95%CI:0.644~0.888),但尚未发现男性肌肉重量与MCS存在显著关联。女性肌肉重量与PCS和MCS的关联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陕西省成年人群的肌肉重量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正向关联,且女性更为突出,随着肌肉重量增加,人群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指导妊娠期合理膳食,改善出生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3年7-11月在陕西省30个县进行的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个体完成半定量膳食频率问卷,收集包含动物性食物来源的各食物食用频率和分量数据及新生儿相关信息,筛选出母-婴(0~1岁)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出生体重作为因变量,食物摄入频率转换成每周摄入次数后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建立3个调整模型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459对调查对象,新生儿平均体重(3 279.9±454.6)g,母亲孕期平均摄入蛋类食物4.00次/周,肉类食物1.50次/周,奶类食物3.00次/周,鱼类食物0.50次/周,总动物性食物5.00次/周。未分层时,3个模型均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调整了孕周、孕妇年龄、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肉类食物摄入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增加约5.26(95%CI:1.32~9.20)g,而总动物性食物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平均增加3.24(95%CI:1.09~5.39)g。分层分析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对女婴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影响更大,而肉类食物的摄入对陕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且影响均为正向的,即摄入越多,体重增量越大。结论 妊娠期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会改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建议孕期母亲应重视孕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分位数回归分析陕西省汉中市农村居民健康调查数据,探讨当地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展示分位数回归应用于HRQOL分析的价值。方法 使用横断面调查获得的2 737名被调查者的资料,采用SF-36量表评估被调查者的HRQOL现状,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精神健康状况(MCS)和躯体健康状况(PCS)得分,并了解HRQOL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汉中市农村居民HRQOL分布情况与国内其他地区类似,但不同分位点MCS和PCS得分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有差异。整体而言,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体力活动、既往疾病史对MCS和PCS得分存在显著影响。结论 了解汉中市农村居民HRQOL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当地居民的HRQOL。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的饮食结构和微量元素的水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方法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30名在校大学生头发中铜、锌、铁、锰、钙、镁、铅的含量,同时测定学生食堂部分粮食、蔬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所测元素水平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男生头发铁含量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头发锰含量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元素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 大学生头发中的微量元素存在着性别差异,此特征对今后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多元线性模型探讨孕期不同空气污染暴露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10-2013年西安市曾经怀孕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最终共纳入4 631例产妇。污染数据和气象资料由常规监测数据整理获得。根据母亲孕周和分娩日期计算孕妇各孕期污染物个体暴露水平。分别以不同孕期空气污染暴露(单污染物、双污染物、三污染物)和子女出生体重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逐步校正混杂因素共建立3个多元线性模型,其中模型一仅分析空气污染暴露变量,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母亲及新生儿个体差异因素,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气象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孕周、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户籍、家庭经济情况分组的婴儿,其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虑污染物的协同作用后,模型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接触NO2的平均浓度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会减少13.3 g(模型二减少10.9 g),接触PM10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减少6.6 g(模型二减少5.9 g);孕晚期接触NO2每增加10 μg/m3,出生体重减少13.7 g(模型二减少9.8 g)。结论 控制气象因素后,孕中期NO2、PM10的暴露水平以及孕晚期NO2的暴露对婴儿出生体重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