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感相关性脑病(influenza—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IAE)是指在急性流感过程中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不包括脑膜炎、脊髓炎和高热惊厥。典型的IAE临床表现为急性高热后突然惊厥发作,起病1~2d内快速进展至昏迷状态或死亡,病情凶险,病死率约30%。早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时期就发现一些嗜睡性脑炎与流感有关,当时还不能分离流感病毒故无法证实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医院信息系统(HIS)医疗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儿童专科医院近10年门诊患儿就诊特征及医疗服务趋势。方法 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HIS门诊患儿就诊挂号登记表的全样本数据为基础,系统地进行数据清洗(诊断、地址、重复、离群、缺失)、数据集成(数据库链接和匹配)、数据规约、数据脱敏和数据核查,行门诊患儿就诊特征及医疗服务趋势的分析。结果 2009至2018年我院门诊挂号20 775 899人次,依据纳入和剔除标准,18 242 822 人次进入本文分析;男性占57.42%,婴儿占9.57%,幼儿占40.94%,学龄前儿童占24.82%,学龄儿童占24.67%。诊断缺失率为5.92%,地址缺失率为45.31%,接诊医生姓名缺失率为26.81%,行缺失数据人群分析,各年份性别和年龄构成比差别不大。10年间门诊量年平均增长5.22%,2012较2011年增长11.22%,2014较2013年增长10.93%,2015年后环比增长均<2.90%。10年间不同年份各省市门诊量>P75 和~P50的省市,从华东向西南、西北、华南、中部、东北扩大。10年间门诊医生平均日接诊51人次,初、中和高级职称医生门诊日均接诊分别63、54和45人次;专科门诊从2009年的46个发展为2018年的180个,2018年专科就诊比例达68.12%,专病门诊从2009年的16个发展为2018年的142个。结论 基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之一的我院的门诊数据表明,10年间门诊量先快速增长后平稳增长,患儿来源地区快速从华东地区辐射至全国,门诊医生平均日接诊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科门诊和专病门诊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 汇报病史:患儿,男,11岁,因“发热伴头痛精神差3天半,神志不清半天”入院。患儿3天半前出现头部不适,当时神志清醒,有发热,体温最高40℃,精神差,3d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及胆汁样物质,当地医院考虑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及脑膜炎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4.
2022年上海市经历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 出现了4万多例18岁以下儿童病例, 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而且对儿科医疗体系也带来很大影响。全市儿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应对此次疫情, 确保4万多例儿童病例的收治和危重症病例的救治, 把医学人文关爱很好地融入医疗工作中, 同时也保障了儿童基本医疗服务, 积极做好媒体沟通和科普宣传, 指导儿童和青少年掌握防护知识要点, 树立疫苗接种的信心。迄今, 上海收治的境外输入儿童病例和境内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儿童病例数居全国前列。初期的儿童2019-nCoV感染的精简诊治方案和医院防控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在此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医疗工作中再次得到很好的验证和推广。现回顾总结上海儿童2019-nCo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危重症救治的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EV71疫苗对上海市闵行区手足口病(HFMD)的干预效果,评价免疫接种EV71疫苗的卫生经济效益,为制定HFMD疫苗免疫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成本效益法,比较EV71疫苗干预前后HFMD流行病学特征变化.结合HFMD发病资料、疾病负担和EV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成本效益评价.[结果]闵...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SARS-CoV)-2感染在全球暴发,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SARS-CoV-2感染.结合以往临床一线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住院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8年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53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是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吸取物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各组间年龄中位数、住院天数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组间发热和咳嗽症状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53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的住院儿童中,男182例,女71例,年龄最小5 d,最大10岁7个月,年龄中位数18个月.<6个月53例,≥6个月~<2岁95例,≥2岁~<5岁85例,≥5岁20例.肺炎190例,支气管炎49例,上呼吸道感染14例,其中11例合并高热惊厥,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3例合并病毒性脑炎.29例有基础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238例和发热209例,140例为高热,平均发热天数为(5.0士2.9)d.6个月以上儿童发热和咳嗽症状较6个月以下婴儿更常见(X2=22.895、16.992,均P<0.01).高热惊厥都发生于2岁以上儿童.251例行外周血常规检查发现,39例wBC减少.结论 5岁以下婴幼儿和托幼儿童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应重视对6个月~5岁健康儿童以及易患流感的高危儿童的流感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首次报道了在呼吸道感染儿童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到人博卡病毒( human bocavirus,HBoV),根据基因序列和结构特征HBoV被归属于细小病毒科[1].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证实了HBoV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由于目前缺乏动物感染模型和病毒体外培养方法,HBoV的致病性不能通过经典的Koch理论来证实,但多数临床研究结果支持HBoV确实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有关.大部分病例对照研究报道,HBoV在呼吸道感染儿童标本中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对照儿童[2-8],一些HBoV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同时存在血清抗体转化及病毒血症[7,9-11].  相似文献   
9.
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I型(hereditarytyrosinemiatypeⅠ),又称肝肾型酪氨酸血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肝、肾组织中酪氨酸代谢的终末酶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缺陷,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所致。本病发病率约为1/100000,多数患儿起病于新生儿或小婴儿期,肝功能受累显著。少数晚发型患儿通常起病于1岁以后,以生长发育迟缓、进行性肝硬化和肾小管功能受损等为主要表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病例多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早;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病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由于国内儿科对该病缺乏足够认识及受诊断技术的限制,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本文报道起病于学龄前期,以肾性佝偻病为主要表现的晚发型遗传性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近年上海地区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的4534例0~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6种病毒检测。结果4534例患儿中有1837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4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831例(45.2%),其余依次为流感病毒A(IFVA)330例(18.0%),副流感病毒1、3(PIV1,3)232例(12.6%),流感病毒B(IFVB)201例(10.9%),副流感病毒2(PIV2)114例(6.2%),腺病毒(ADV)96例(5.2%)和混合感染33例(1.8%)。7个月~1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5.8%,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88.7%。RSV阳性患儿的平均月龄为5个月(0.1~156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病毒阳性的患儿。RSV季节性较明显,2003和2004年高峰主要集中在1—2月份,2004年的高峰在2003年12月份提前出现。IFVA,IFVB在2002年10—12月份有一个小高峰。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率为53.4%,其中RSV占79.5%,IFVA13.5%,PIV22.6%,ADV2.6%。肺炎、支气管炎、喉气管支气管炎、有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1.3%、35.3%、40.3%、42.5%和36.5%。结论病毒依然是上海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IFVA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IFVA多见于其他有喘息症状的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