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OCTA)测量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探讨其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进行观察分析。方法:①240例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4组:A组18~30岁,B组31~45岁,C组46~60岁,D组61~75岁,每组60例,均行双眼OCTA扫描,测取视网膜血管密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视网膜血管密度和年龄的关系;②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缺血型和非缺血型CRVO患者各32例(32眼),年龄45~60岁,OCTA分别测量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析CRVO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特点。结果:①不同年龄健康人黄斑区3 mm直径范围视网膜血管平均密度:A组(53.35 ± 2.00)%;B组(52.13 ± 1.78)%;C组(51.15 ± 2.31)%;D组(50.01 ± 2.2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492,P < 0.05)。②非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44.73 ± 3.24)%、健眼(51.24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视网膜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CRVO者黄斑区整体范围平均视网膜血管密度:患眼(39.46 ±2.51)%、健眼(51.06 ± 2.45)%,患眼与健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缺血型与非缺血型CRVO者患眼的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血管密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健康人群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一些年龄相关性黄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CRVO患眼的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较正常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下降更为明显,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的OCTA检查可以作为疾病发展的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病,近年来,近视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高度近视会增加视力丧失的风险,近视的并发症可引起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因此,实施控制近视的有效措施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人们对近视的发病机制研究表明,周围远视离焦引起眼球轴向伸长不受控制可能是近视发展的机制之一,由此引申的各种光学策略尤其是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日益成为近视管理主流临床实践的一部分。本文从光学离焦控制近视的原理、离焦性近视动物实验研究、不同光学离焦技术控制近视的最新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使用渐进多焦眼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及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控制近视的临床研究结果,拟为延缓近视进展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深度学习(DL)为基础的人工智能(AI)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AI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眼科视光学领域,AI可对近视、斜视、弱视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 在圆锥角膜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以及近视的预防和矫正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尽管如此,AI在眼科的应用也存在巨大的限制和挑战,包括临床和技术挑战、算法结果的可解释性、医学法律问题等。本文综述了AI在眼科视光学领域诊疗中的应用、局限性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眼底病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眼底病专家努力挽救视网膜相关疾病患者视力,却通常受挫于疾病的变异性导致的各种预后不佳。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技术(OCT)等检查实现了眼底结构的无创可视化,提供了视网膜、脉络膜等广泛信息,为人工智能(AI)辅助眼底病的筛查、诊断与病情预测奠定了基础。AI通过算法和大量数据学习,能够辅助临床医师的疾病诊断,以及根据患者病情规划个性化治疗。笔者对AI在眼底病诊疗中的应用与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近视眼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样,对南京市某地区一年级学生(7.92±0.68岁)隔年追踪检查,分别测量裸眼远视力、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等,取右眼数据分析。结果三年级时,裸眼远视力降低、眼轴变长、角膜垂直屈光力增高、角膜水平屈光力降低(P<0.05),一年级组裸眼远视力与各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三年级组裸眼远视力与眼轴长度、角膜垂直屈光力呈明显负相关(P<0.05)。眼轴长度>24 mm,角膜垂直屈光力>45.00 d时,视力不良率显著增加。结论儿童裸眼远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眼轴长度、角膜垂直屈光力对视力不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最新的IOL Master 700与已广泛应用的IOL Master 500及A型超声测量白内障眼生物学参数的一致性,分析评价IOL Master 700在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测量优势。方法: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8-04-05/04-20于我院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52例100眼(其中4例为单眼),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IOL Master 700、IOL Master 500、A型超声波(A超)进行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m)、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W)、瞳孔直径(P)等参数。结果:IOL Master 700、IOL Master 500、A超对AL和ACD的检出率分别为98%、87%、99%和100%、99%、99%;IOL Master 700、IOL Master 500对Km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9%;对W-W及P的检出率均为99%。其中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且AL≥26mm的24眼,IOL Master 700、IOL Master 500、A超的AL检出率分别为96%、79%、96%。三种设备间测得的AL、ACD有差异(F=11.58,P=0.03;F=12.46,P=0.02),Km、W-W、P的参数无差异(均P>0.05)。三种设备对AL测量的平均差值:IOL Master 700和IOL Master 500为0.05±0.12mm,IOL Master 700和A超为0.16±0.14mm;三种设备对AL≥26mm的AL测量的平均差值:IOL Master 700和IOL Master 500为0.17±0.16mm,IOL Master 700和A超为0.55±0.22mm,IOL Master 500和A超为0.11±0.17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设备间在AL测量结果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IOL Master 500与IOL Master 700(r=0.85,P=0.03);IOL Master 500与A超(r=0.69,P=0.02);IOL Master 700与A超(r=0.61,P=0.03);通过Bland-Altman法对各设备的AL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显示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三种设备的不同眼部生物测量结果一致性较高。IOL Master 700对AL的检出率高于IOL Master 500;同时在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AL测量中,IOL Master 700测量的精确性及可靠性更高。与传统检查设备相比,IOL Master 700更好的穿透力和精准度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测量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眼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短期内黄斑区血管密度及血管形态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03/05我院门诊确诊为DME的患者45例52眼,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wk均行OCTA黄斑区视网膜3mm×3mm范围模式扫描,获得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管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管密度、微血管瘤个数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结果:SCP血管密度治疗前后无差异(t=1.635,P=0.10);治疗后DCP血管密度(46.59%±4.91%)较治疗前(42.47%±4.16%)增加(t=1.014,P=0.02)。治疗后SCP微血管瘤个数(2.92±0.42个)较治疗前(3.21±0.31个)变化无差异(t=1.623,P=0.21);治疗后DCP微血管瘤个数(6.10±0.67个)较治疗前(8.21±0.41个)减少(t=1.124,P=0.01)。治疗后FAZ面积较治疗前略扩大,FAZ周长略增加,且非圆度指数稍降低,但三者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ME患眼后短期内深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增加,且微血管瘤数减少,而浅层毛细血管丛血供及微血管瘤数无明显改变;同时,治疗后短期内FAZ形态(面积、周长及非圆度指数)尚无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于“HOPE”教学理念的多模式教学在眼视光接触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2020-2021学年眼视光学本科专业学生80人(2个班级)进行接触镜学授课,随机将其中一个班级(共40人,其中男18人,女22人)分为试验教学组,采用基于“HOPE”理念的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CBL)等多模式教学,另一个班级(共40人,其中男19人,女21人)分为对照教学组,采用传统幻灯及口头讲授模式教学。通过平时考核、网络考核、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等形成性评价及学生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平时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16.46±2.19分高于对照教学组13.81±2.95分(t=6.36,P<0.01);网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9.37±1.57分高于对照教学组7.21±1.46分(t=4.39,P=0.01);理论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40.41±3.48分高于对照教学组36.29±3.34分(t=9.25,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成绩18.22±2.69分高于对照教学组16.28±2.52分(t=3.25,P=0.02);总成绩比较,试验教学组总成绩84.46±5.26分高于对照教学组总成绩73.69±6.35分(t=11.26,P<0.01)。接触镜教学效果反馈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基于“HOPE”教学理念的多模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认为在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较传统教学组均有明显优势(均P<0.05)。结论:基于“HOPE”理念的翻转课堂、PBL及CBL等多模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眼视光本科学生接触镜学综合学习成绩,同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感、获得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制调查表,分别对南京医科大学四年制眼视光学专业70名本科毕业生及96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就业方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是我校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工作去向,眼科特殊检查技师、验光师及教师等为主要就业岗位;同时,88.58%的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对就业选择影响较大,95%的毕业生认为本科阶段基础理论知识积累在工作中作用较大;在专业认同度方面,对专业满意程度,大多数维持在“基本满意”及以上,普遍认为就业容易但工作并不理想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在校生;在专业课程设置及见习等安排方面,在校生及毕业生均表达了较高的认同度.提出要不断优化相关课程的理论及实践课程设置,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专业认同度及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专业思想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智鹏  姚进 《眼科新进展》2016,(12):1165-1167
目的 采用OCT血管成像系统对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对确诊为非缺血型CRVO的32例(32眼)患者双眼均行OCT血管成像检查,分别获得患眼与健眼黄斑区3mm×3mm范围表层、深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厚度,比较患眼与健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的差异;分析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水肿的相关性;探讨非缺血型CRVO黄斑区表层及深层血管密度变化与疾病病程的关系。结果 非缺血型CRVO患眼整体范围表层血管密度为(44.73±3.24)%,健眼为(51.24±2.45)%,患眼与健眼整体范围及各象限表层血管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周围表层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非缺血型CRVO患眼黄斑区表层血管密度与视网膜厚度(即水肿程度)呈负相关(Y=-0.462X+55.047,R2=0.842)。病程1周、1个月、2个月的非缺血型CRVO患眼表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7.47±2.90)%、(42.37±2.74)%、(38.54±3.90)%,而深层血管密度分别为:(42.87±2.15)%、(39.49±2.34)%、(38.32±3.02)%,表层血管密度随病程延长逐渐降低,而深层血管密度在病变初期即出现明显下降。结论 非缺血型CRVO眼黄斑区血管密度较健眼明显降低,且与黄斑区水肿程度呈负相关,同时其深层血管密度降低可能早于表层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